凤凰财经:一项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农村户籍,您认为这是出于怎样的顾虑?
华生: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里面还没有安居,当然不愿意放弃。十几岁进城,干到40多岁,都要回家。放弃农村户籍相当于把后路断了,到时候去哪?
凤凰财经:我们能不能这样认为,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
华生:不仅仅是社会保障的问题。首先是户籍分割不让外来人口进入,比如说在北京,保障房没有你的戏,其他一系列的分割政策,都没办法让外来人口在这里过一辈子。这还是说明我们的改革本身不配套。
凤凰财经:外界认为土地改革和国企改革将成为会议成败的关键。公报中对这个领域的描述,还是停留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这是不是意味着一些领域的垄断还不能被打破,国企改革并无实质进展?
华生:关于国企改革,会在进一步利用股份制这种形式发展混合经济这方面有所突破。但是确实国企不是一个简单的私有化问题,国企改革的方向,比较明确的是,更多的走混合经济的道路,就是国有资本跟民营资本,包括国外的资本,各种资本混合起来,这作为改革的方向。
凤凰财经:有专家认为“只要存在国企,就不可能有公平竞争”,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华生:其实现在世界上各国公有的主权基金有很多,比如哈佛基金会也不是私人的。我认为,“国有资本存在就不行”这个说法也不尽然。当然,如果说的是用地方政府直接指挥国有企业这个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我认同他的观点。如果是有地方政府直接办国有企业,就肯定会偏心,这个时候很难有公平竞争。
国企改革的方向不可一概而论。我们举个例子,大家知道台湾有很多国企,但是台湾成功的实现现代化转型了,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没国企,菲律宾没什么国企,到现在还在陷阱里面挣扎。所以说,我们要的不是简单的有国企没国企这个概念,我们要的是能够走向发达国家。不能把目的和手段颠倒了,更不能情绪化。
不要空喊政治改革口号改革需勇气更需智慧
凤凰财经:有学者认为,喊了这么多年的改革,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因为只是在原有的制度上进行一些小的修修补补,没有进行大的制度性的改革。中国现在要进一步地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其实是绕不过政治体制改革的,您怎么看这个说法?
华生:经济体制改革跟政治体制改革不可以决然分开。但是说一定要先有政治改革经济才能改,这个我是从来不赞成的。这个逻辑本身就不成立。这3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没有根本性变化,但是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已经天翻地覆了。
的确,政治体制改革是很需要, 我认为这个不能过于理想化,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现在的关键是求同存异。比如,总书记说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个大家谁有反对的吗?没有一个人反对,大家就在这上面做文章行不行?
所以我觉得,不要空喊政治改革的口号,越是有分歧的东西,你非要去争辩,你怎么向前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怎么反腐,用制度办法来反腐,这个大家意见都一致的,为什么我们不在这儿做文章呢? 若真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看政治改革不改革就不重要了。政治体制改革要求同存异,把“同”做到最大,最后你就发现,异的地方就变小了,甚至变没了。
凤凰财经:改革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起新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说过,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您怎么看待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华生:应该说这次三中全会领导层显示了很大的决心,是准备克服一些既得利益的阻碍来推进改革的。我认为其中一个很大的进步是领导层的态度——认识到改革最大的阻力不在体制外,不在社会上,而是在体制内部,在政府本身的既得利益。这个是很大的进步,过去一讲都是讲别人的问题。
改革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这个时候智慧很重要,就是包括你看准了方向再去改革。
小产权房合法化完全是错误口号
凤凰财经:放眼全国,小产权房的在建数量和已建数量非常庞大。即便有少部分小产权房被拆除的事实,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之下,还是有不少人陷入了一场赌局,他们认为小产权房未来会转正、升值。您认为小产权房可能会合法化吗?
华生:小产权房,我态度非常明确,所谓小产权房合法化,这个是完全错误的口号。什么是小产权房?小产权房就是不合法、不合规。改革走到今天,跟30年前不一样了,一定要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没有法治,人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香港特首还有违建要拆除呢,试想,如果香港搞违建合法化,大家都可以随便建,香港还会适合人居住吗?我们现在搞改革,破坏了法制,改革就完了。政府不能鼓励违法,要是鼓励违法,那我们离法制就越来越远。老是一事一例,下不为例,就会导致所有的人都去打擦边球,这样下去,哪有公平正义?
小产权房处理实际上不复杂,道理也很简单:让小产权房的建设者和购买者都捞不着便宜,实事求是,妥善处理。根据情况,有些严重违规的就要拆除,有些可以保留的,为了避免进一步浪费,该认可的要认可。但是要处罚到位,没有便宜可占,保护合法的人,这样既解决了小产权房的问题,又为今后永远不再出现这些问题奠定了基础。(文/张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