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公司10多年相望于江湖,未来还是要相濡以沫。这是用血泪、恩怨换来的超越喜剧的趣剧
最近的东航(600115.SH,0670.HK)合并重组上航(600591.SH)这出大戏,如果用特写镜头,结论当然是悲观的。
诸如:政府又在搞“拉郎配”;负负(双双亏损)不可能得正;两家合并了,上海就能成为世界航运中心了?
然而,如果我们换个长镜头,往远处看,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套用查理·卓别林的一句话,这样是一出喜剧。
喜剧主角——刘绍勇是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专家,但不会顺顺当当。第一、东航是一家央企,虽然在上海多年,文化却是混杂的;而上航是典型的上海文化,如何整合?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如何调整?第二、上海拥有浦东和虹桥两个机场,“一市两场”的问题如何解决?虽然前段时间有传,东航和上航的国际、国内航班全部迁往虹桥机场。这是刘绍勇的一剂“聪明药”?第三、合并后,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国航在上海的地位。如果新加坡航空公司旧事重提,又来一幕竞购风波,刘如何是好?
上海要成为世界航运中心,前提条件就是有一家有实力的本地航空公司。就像德国汉莎航空之于法兰克福机场,新加坡航空之于樟宜机场,它们的市场份额都在50%左右,成为当地航空枢纽的核心。作为核心,重要的是飞其它航空公司不飞的时刻,从而完善枢纽网络。
诚然,国航、东航、南航、上航和海航,都有机会扮演这个角色。谁的使命感最强?无疑是上航和东航,它们是同以上海作为基地的航空公司。
尤其是前者。上航是上海市的国有企业,中国第五大航空公司,在盈利能力上数一数二。然而,2007年开始,没有续写第12个年头的盈利神话,盈利转负。
“根本的因为在于,用它自己的体量试图去承担上海市枢纽港的建设与发展,试图去飞国际航线的时候,那基本上就是走到死路上去了。”业界资深专家说道。当然,此道理同样适用于其它地方航空公司。“在跨国公司密集度高的上海,玩国际航线,尤其是欧美线,一往返会赔掉大约200万。这是经营上海码头最残酷的现实。”东航一位高层如是说。
所以只能联手。国航、东航、上航三选二。它们在上海所占的市场份额大约为10%、32%和18%。如果要造出一个核心,优选东航和上航合并。
根据两家公司2008年财报,ST东航2008年亏损139.28亿元,ST上航亏损12.49亿元。看了又看东航过往难堪的报表,结论真是难兄难弟,弱弱联合。
吊诡的是,时间不会忘记任何人。10多年相望于江湖,未来还是要相濡以沫。这个过程是用血泪、恩怨换来的,一个超越喜剧的趣剧啊。
当然,这其中被指摘的重要一幕是,合并可能造成的垄断。根据今年一季报,上航一季度盈利2627万元,东航盈利4010万元。
形势向好,却也是口舌之争的把柄:靠垄断换来的小利,何以证明管理的不无能?
贴上垄断的标签,两家航空公司不冤。资深民航专家认为,在上海虹桥、上海浦东机场起降时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两家公司的合并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强市场集中度,增强两家公司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但合并是趋势。2004年法国航空公司与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合并案中,欧盟竞争委员会对此案进行调查和评估,最后做出不予反对的决定。同样在去年10月,美国司法部结束对达美与美西北两家公司合并的反垄断调查,同意合并。
这两个例子最大的借鉴意义在于,合并会不会大幅、可靠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容质疑,两家公司合并后,可以削减分别在上海虹桥、浦东两个机场拥有独立运营的后勤支持、票务系统和地勤系统,减少两家公司运营成本。
不是政府的“拉郎配”,下面,需要刘绍勇去努力证明。
注:本文详见2009年第12期《中国企业家》,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两家公司10多年相望于江湖,未来还是要相濡以沫。这是用血泪、恩怨换来的超越喜剧的趣剧
最近的东航(600115.SH,0670.HK)合并重组上航(600591.SH)这出大戏,如果用特写镜头,结论当然是悲观的。
诸如:政府又在搞“拉郎配”;负负(双双亏损)不可能得正;两家合并了,上海就能成为世界航运中心了?
然而,如果我们换个长镜头,往远处看,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套用查理·卓别林的一句话,这样是一出喜剧。
喜剧主角——刘绍勇是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专家,但不会顺顺当当。第一、东航是一家央企,虽然在上海多年,文化却是混杂的;而上航是典型的上海文化,如何整合?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如何调整?第二、上海拥有浦东和虹桥两个机场,“一市两场”的问题如何解决?虽然前段时间有传,东航和上航的国际、国内航班全部迁往虹桥机场。这是刘绍勇的一剂“聪明药”?第三、合并后,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国航在上海的地位。如果新加坡航空公司旧事重提,又来一幕竞购风波,刘如何是好?
上海要成为世界航运中心,前提条件就是有一家有实力的本地航空公司。就像德国汉莎航空之于法兰克福机场,新加坡航空之于樟宜机场,它们的市场份额都在50%左右,成为当地航空枢纽的核心。作为核心,重要的是飞其它航空公司不飞的时刻,从而完善枢纽网络。
诚然,国航、东航、南航、上航和海航,都有机会扮演这个角色。谁的使命感最强?无疑是上航和东航,它们是同以上海作为基地的航空公司。
尤其是前者。上航是上海市的国有企业,中国第五大航空公司,在盈利能力上数一数二。然而,2007年开始,没有续写第12个年头的盈利神话,盈利转负。
“根本的因为在于,用它自己的体量试图去承担上海市枢纽港的建设与发展,试图去飞国际航线的时候,那基本上就是走到死路上去了。”业界资深专家说道。当然,此道理同样适用于其它地方航空公司。“在跨国公司密集度高的上海,玩国际航线,尤其是欧美线,一往返会赔掉大约200万。这是经营上海码头最残酷的现实。”东航一位高层如是说。
所以只能联手。国航、东航、上航三选二。它们在上海所占的市场份额大约为10%、32%和18%。如果要造出一个核心,优选东航和上航合并。
根据两家公司2008年财报,ST东航2008年亏损139.28亿元,ST上航亏损12.49亿元。看了又看东航过往难堪的报表,结论真是难兄难弟,弱弱联合。
吊诡的是,时间不会忘记任何人。10多年相望于江湖,未来还是要相濡以沫。这个过程是用血泪、恩怨换来的,一个超越喜剧的趣剧啊。
当然,这其中被指摘的重要一幕是,合并可能造成的垄断。根据今年一季报,上航一季度盈利2627万元,东航盈利4010万元。
形势向好,却也是口舌之争的把柄:靠垄断换来的小利,何以证明管理的不无能?
贴上垄断的标签,两家航空公司不冤。资深民航专家认为,在上海虹桥、上海浦东机场起降时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两家公司的合并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强市场集中度,增强两家公司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但合并是趋势。2004年法国航空公司与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合并案中,欧盟竞争委员会对此案进行调查和评估,最后做出不予反对的决定。同样在去年10月,美国司法部结束对达美与美西北两家公司合并的反垄断调查,同意合并。
这两个例子最大的借鉴意义在于,合并会不会大幅、可靠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容质疑,两家公司合并后,可以削减分别在上海虹桥、浦东两个机场拥有独立运营的后勤支持、票务系统和地勤系统,减少两家公司运营成本。
不是政府的“拉郎配”,下面,需要刘绍勇去努力证明。
注:本文详见2009年第12期《中国企业家》,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寻找一家公司去收购,很像约会——在行动之前,你必须先调查对方。您怎么知...
Chas Edwards警告说尽管小型目标非常有效,但是将定位瞄准更广泛的受众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