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行的集体反对声中“涉险过关”的事业部改革,能否成为这家民营银行挑战国有大行的利器
6月23日,民生银行(600016.SH)发布公告称,2009年第二次股东大会通过关于该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上市的决议。市场预计其将在11月完成上市。公告显示,此次融资将用于补充资本金。
资本金不足是民生的大问题,囿于此,民生几年没有新开机构,导致其自2007年以来,规模增速显著下滑。
然而,相比民生银行颠簸6年的H股上市初见眉目的事,更引起行业关注的是它在1年半以前开始的组织结构调整上的大动作。
没错,这就是一时引发重重争议的事业部改革。对民生银行来说,这个大动作,将决定其是否具备真正挑战国有大银行的利器。
有内部人士分析,通过事业部改革,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是想把总行和各地分行打造成航空公司和飞机场的关系——飞机(客户资源)都归航空公司(总行的四大行业事业部)所有,航空公司的飞机可以在各地机场(分行)停机,使用当地的资源(中后台成本),付以一定报酬(利润分成)。
无疑,新生的事业部要从原有的分行切割一大块利益。分行肯定会感觉心理不平衡:前期投入那么多人力、财力,苦心经营多年得来的重要优质客户资源,凭什么现在该收获的时候必须得拱手让给总行事业部?
由是,民生银行各分行对来自于总行自上而下硬性推行的变革所产生的强烈抵制和不满彰显无遗。
如果说网点扩张必须实现,因为它是规模高增长实现的途径,那么,事业部改革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专业化和效率、并控制风险,其迫切性,可能并不如前者那么大。
但在董文标看来,民生银行在宏观经济状况较好时进行改革,可能会影响近一两年的利润,从长远看,实行事业部制后的银行将在利率完全市场化背景下体现出卓越和持久的竞争力。正如民生银行老董事长经叔平所希望的,要把民生打造成花旗、汇丰那样的百年老店。所以,晚改革不如早改革。
2008年是民生银行公司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全面启动的第一年,恰好赶上了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大起大落,而这一年,也是民生的增长速度从减缓到提升的一个转折年。
民生银行管理层形容,这一年是“一边在疗伤,一边在加速”。
董文标是否过于激进了?
起源于美国的流程银行再造和事业部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受银行市场拓展能力萎缩(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影响,在客户关系遭到冲击的压力下进行的。中国目前仍然实行利率管制,直接融资市场规模较小,银行固有的市场开拓模式依然可以维持,固有的客户关系依然可以为银行带来利润。在此情况下,事业部制未必能发挥最大优势。更何况,此前国内几家银行的事业部改革尝试都遭遇失败。民生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时期大动干戈地进行事业部改革呢?
为什么网络电话的效率更高?
TechRepublic副总裁Bob Artner为您讲解如何成为让人印象深刻的专业博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