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底,再次出现在《环球企业家》记者面前的江南春,看上去与以往并无任何变化——自信,情绪饱满,语速很快,讲起分众业务便滔滔不绝、难以打断。谈到兴奋处,他会将笔记本电脑转过来,指着屏幕分析上面的每一个数据。
彼时的江南春站在事业巅峰,其一手打造的分众传媒股价在2007年底曾突破60美元,最高市值近80亿美元。2008年3月,江把CEO职位让给时任分众总裁的谭智,淡出公司日常管理,但接下来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变故打乱了他“退而不休”的计划:分众无线业务因垃圾短信遇挫,高价收购的玺诚内部问题曝光,到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分众不仅面临广告客户投放热情的骤减,还有众多收购公司估值缩水导致的高达8亿多美元的一次性资产减值,出现形式上的巨亏。
强烈的转折迫使江南春重回一线。众所周知,2008年底,分众与新浪进行了一场堪称测试中国民营媒体公司成长极限的交易,将楼宇、框架和卖场等核心资源与后者合并(详情请于Gemag.com.cn查询《分众易帜幕后》一文)。为稳定大局、实现交易前的顺利过渡,江选择在今年正月初一这种最不为人关注的时刻悄然复出。
无论被看好还是看空,这场跨平台交易都给分众和新浪带来新的“讲故事”和“做事情”空间。但交易到底没有做成。不过这已不是重点,现实是双方不约而同地用现金为交易终结后各自公司的未来投票: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进行了价值1.8亿美元的MBO,江南春则以1.42亿美元增持10%的分众股份。
某种意义上,合并在审批过程中的多次受阻和拖延对两家公司而言未必是坏事。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使它们突然曝出的资本合作蒙上抱团取暖的影子,而宣布交易后分众股价不断下跌,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交易方,这都意味着对合并价值和条件的重估(详情请于Gemag.com.cn查询《新浪与分众:渐行渐远》一文)。分众股价在2009年3月探底后开始缓慢地螺旋上升,加之经济颓势趋于缓和的速度比世人预想得更快,一番动荡后,双方重启谈判的动力似乎已经没有最初那么强劲,最终交易无疾而终,合并后的种种可能仅停留在想象中。
“今年一季度的时候我还看不清以后会怎么样,但到9月份我就已经有信心了。”江神情放松地对《环球企业家》表示。显然,他无意纠缠于过去,而是更急于解释分众的未来。“很快你就会看到,分众的业绩会有迅速的增长。”用手在空中画出一条向上曲线的江竭力想扭转外界对分众业绩不佳的看法,描绘一个健康向上的新形象。“我们的业务本身怎么可能一个季度亏那么多亿?你要知道,我们最核心的业务一直在赚钱。”
事实上,分众的财务报表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就处于混乱状态,大量的资产减值、处理被收购资产导致的收入同比下降,以及和新浪合并导致的复杂财务事项处理,都使普通投资者很难看清楚分众的真实面貌。但换个角度,这也是不破不立的机会:如非金融危机将分众累积的问题毫不留情地暴露出来,江南春也不会如此决绝果断地制定出剥离互联网等非主营业务、重新聚焦户外数字媒体的战略。
以守为攻的做法无疑将带来短期的阵痛——分众最近发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财报就因持续的业务剥离出现1.276亿美元的净亏损;但清理资产有助于更长远的发展——其股价在公布亏损后的第二天反而上升7%,因为分众表示所有结构重组和剥离都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大规模的利空出尽后,接下来的财报自然会比今年连续3个季度的亏损好看得多。
资本市场为现在的分众投票的另一个理由是其净现金头寸。截至2009年9月30日,这一数字是3.831亿美元,从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长转为环比正增长4%。若算上11月20日完成的江南春增持带来的1.42亿美元,分众的现金流达到创纪录的5亿多美元。
如今,分众股价已从4.84美元的最低点上涨至16美元左右。江南春与分众走过盛极而衰的一年和重回增长曲线的一年,经过对经济周期的失算和不节制的扩张的公开反思,现在他们的思路和未来其实比2008年之前更为清晰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