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学大教育PK Sylvan 它们的财商谁更高
字号:

类别: 人力资源 时间: 2010-03-26 来源:创业家 作者:方浩

标签:培训 教育

除了施教模式,学大与Sylvan的另一个相似点就是同样采纳了自己研发的软件系统。学大有一套自主研发的测评系统,首先通过对学生的问卷测试、面谈和相关情况的调查,测出学生的学习问题,然后按照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科知识、学习方式这四大体系进行归类,最后针对这些问题选择有能力的教师来进行辅导。

 

按照李如彬的说法:“2009年上半年的时候,学大遇到了最大的挑战。”这个挑战包括:第一,扩张太快,管理跟不上;第二,规模扩大了,成本也上来了;第三,“我自己甚至很困惑,一对一的模式到底行不行?”那段时间学大甚至尝试了大班制、一对多的模式,但无奈扩张都是在二、三线城市,而这些城市又都有当地的一些培训公司,它们一直是做大班制的,所以学大根本打不进去。大班制的代表学而思至今90%的业务都在北京,原因就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那为什么Sylvan在美国就能呼风唤雨?事实上,类似的问题Sylvan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解决了,那就是在专注产品的基础上,丰富经营模式。从最早的创始人贝瑞·福勒开始,就没有囿于直营的模式,因为这对于一家初创型公司而言,是不可能的事情,开一家学习中心现在要数十万美元。所以Sylvan从一开始选择了特许加盟的模式。

 

有人说特许加盟会影响辅导内容的标准化,其实不然。在美国,Sylvan面对的客户群不仅包括众多的私立学校,还包括公立学校、教会学校。每个学生不一样,每一类学校出来的学生也不一样,甚至每个社区的学生在价值观和兴趣爱好上都不一样。“那些加盟商比我们更了解本地市场,因为我们是和人打交道,而族群与族群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有巨大的不同,”Sylvan的CEO库恩说,“所以不仅仅是削减成本的考虑,更是执行个性化的理念。”如今,Sylvan的一个主要业务内容就是将自营店一点一点全部卖给加盟商,自己只做一个品牌经营者。

 

对于加盟模式,学大的担心在于,加盟商能不能与学大的整体水平相一致。这个问题Sylvan给出的答案是,让产品说话。据说,在美国,几个退休的大爷大妈就可以合伙经营Sylvan的一个学习中心。为什么?因为Sylvan已经把产品和服务的规范标准做得相当细致了,换句话说,已经“标准化了个性化”。

 

资本市场上的坑

 

如果说Sylvan这30年来一直把个性化的服务产品视为立家之本,但Sylvan在经营方式上曾出现过两次重大的反复。

 

第一次是在1993年上市之后。从客户到华尔街,无不对Sylvan积极认可;而为了博得资本市场的持续好感,Sylvan逐渐把自建直营店树为发展重心。原因很简单,直营店虽然投入大,但能够贡献巨大的现金流量,在财务报表上更是耐看。但是,随着Sylvan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开始进入大学生的职业培训市场,中小学课外辅导业务慢慢成为了累赘,其高企的成本开始对财务报表产生副作用。2003年,为了优化资产结构,Sylvan实行了分拆重组:大学生培训业务由道格拉斯·贝克牵头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由克里斯托弗·霍恩领军,卖给了阿波罗股权投资基金。虽然公司变成了Educate Inc,但Sylvan的品牌依然保留。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