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Educate Inc包装Sylvan再次登陆纳斯达克。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Sylvan再次把兴趣点放在了自营店上,虽然一时能够让财务报表好看些,但时间一长,成本的压力再次显现。最终,以克里斯托弗·霍恩为首的管理层和以花旗为首的投资机构第二次将其私有化。
Sylvan为什么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呢?很简单,直营成本的上升速度超过了收益的增长速度。在美国,开设一个Sylvan学习中心的费用从十几万美元到上百万美元不等,而且这30年来的平均开店成本是持续上升的,除了地租,人力成本也是大头。所以,当Sylvan每次把笑脸抛向苛刻的华尔街的时候,换来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冷脸。
在2007年私有化之后,没了包袱的Sylvan彻底走向了以加盟为主的特许经营模式。2009年,Sylvan加盟店的销售增长为150%。显然,这与自建直营店是两个概念:别人不仅是花钱买你的品牌,更是对你的模式投出信任票。
2007年年底,学大获得鼎晖2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学大的全国扩张突然提速,而在2008年和2009年,李如彬也是先后两次面对过快速成长的压力。比起Sylvan的教训,现在的学大还不必看资本市场的脸色。但是,上市之后呢?俞敏洪的“后悔之说”意犹在耳。
对于教育产业而言,上市并非一条歧路;而是说,教育培训公司提供的产品具有特殊性,很难标准化复制。平衡模式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甚至比上市本身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