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企业聚焦>文章页
歌华有线新定位:做倒爷而非卖苦力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5-07 来源:经理人

关键字:企业战略

歌华有线为从源头上解决“有网络无节目或者有节目无网络”的困局,一手伸进产业链上游,从内容传输到“内容生产 内容集成 内容传输”,图谋华丽转身,从单一的有线网络运营商向综合的媒体运营商转变。

最重要的是,歌华有线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理应按市场法则运作,但歌华有线又担负着政府文化传播的使命,其业务又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公益性。歌华有线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平衡并最终实现按市场法则经营?这就是歌华有线的难题。

歌华有线已经完成了北京地区高清用户30万户。根据计划,2011年、2012年需分别完成高清用户100万户和130万户。就现已完成的30万户来看,它已给歌华有线带来了明显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1)资金压力。歌华有线为进行电视数字化和高清交互试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相关设备的购买,随着业务的扩展,资金的需要量还在进一步加大。同时,歌华有线更要形成和打通整个产业链,从单一的有线网络运营商到综合的媒体运营商转变,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歌华有线在2010年1月下旬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获得了不超过20亿元的意向性投资,而且还从北京市财政局获得1亿260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贴,专项用于北京市2009年推广30万用户高清电视机顶盒补贴。但是,这些资金对于不断发展的业务来说相形见绌,而且资金渠道单一,歌华有线不能长时间地仅仅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实现业务的扩大。

此前,歌华有线2008年收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补助7000万元和高清晰电视频道专项经费500万元。2006年到2008年三年,歌华有线共收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补助专项资金共计1.9亿元、连连通工程专项资金2886万元。

(2)成本压力。歌华有线在进行电视数字化和高清交互试点业务后,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投入了大量的市场人员、维护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增加了人员费用,同时为了保证整个数字电视和高清交互运行系统的有效运转,不得不支付大量业务费用。加之,大量的设备投入也带来了巨大的折旧成本压力。因此,歌华有线的总成本具有不断上升的压力。

2007年末,歌华有线在职员工为2716人,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10人;2008年末,歌华有线在职职工为2849人,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17人。

(3)价格压力。歌华有线进行电视数字化和高清交互业务,具有政策性和公益性的特点,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原则定价,同时由于是试点业务,考虑到市场开发和拓展的需要,也难以实现按完全的市场价格收费,这就使得歌华有线的业务收费价格整体上低于市场价格。歌华有线的基本收视维护费依然维持在18元/月的地位,尽管政府在税收上给予了一些优惠,并提供了一定补贴,但与市场定价所带来的收益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按照北京市政府承担高清机顶盒推广经费35%的比例倒推,高清机顶盒的平均每户成本为1200元,高清机顶盒的安装也没有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定价。数字电视机顶盒成本为300元,政府补贴100元,其余部分需企业自行承担。

(4)竞争压力。按照国家的计划,在未来必须要实施三网融合,如果这一计划最终实施,可以预期两个基本的变化:一是三网融合以后,国家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网络体系,这个网络具有公共平台的特征,这就使得以前的电信、广播电视和有线网络各据一方的局面被打破,所有运营商都可以进入这一网络,从而具有了平等竞争的特征;二是三网融合以后,各个运营商的基础平台是相同的,它们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提供类似的产品和服务,为了竞争取胜,关键要看每个运营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差别化和低成本),这就使得歌华有线面临其他运营商所带来的直接竞争压力。由于歌华有线相对其他大的运营商规模较小,在竞争中并非出于优势。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