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扩张导致工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有的客户不给钱,有的则要起诉何巧女,要她赔钱,有一个大客户是个著名开发商,何巧女赔了他们100多万。春节时,公司的承包商、劳务提供商、材料提供商便开始派人来催款,经常是20多个民工堵在门口。“可那个时候真的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了,贷款也贷不出来。”
2003年初,东方园林正式宣布战略收缩。各个分公司的老总,有人开着公司的公车扬长而去,有人带着公司的合同一去不返,还有人拿着公司的资料威胁何巧女……他们很多曾经是何巧女最信任的人。“那个时候,我老在反省,觉得自己做人是不是真的太失败了,为什么在你困难的时候,大家不能跟你站在一起?”
但也有人留下来了,跟何巧女一起“把这个摊收了”,她的丈夫唐凯便是其一。十几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三四个项目,唐凯便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飞,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解释,每到一个城市便被当地催款的下家围起来,一围就是六七天,一次又一次的僵持、解释,直到重新赢得信任。
何巧女很少提及2003年到2004年的那段经历,因为“不知道哪句话可能会伤害到别人”。那是一段被她称为“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是她创业路上最为艰辛的一段。
好在那两年何巧女还是接到几个大项目。她每天晚上开会,不睡觉,早上自己跑工地,亲自盯项目,每天都跑去挣钱,挣的钱都拿去还债。“那个时候能救火,给你点活干,给你点钱的,真的是上帝。2003、2004年的客户,我都认为这些人是我的恩人。我那几年活干得也是最好的。因为你怀着感恩之心,你就觉得不给他做好对不起人。”
中小板上市之后,何巧女在深交所吃饭,席间遇到了好几位刚刚过会以及即将过会的老板,细问之下,居然几人都曾经跟她一样,冲刺过当年的创业板。然而,接下来便是纳斯达克科技股的衰落,香港创业板的萧条,中国大陆创业板的夭折……“当时大环境的不成熟造就了我们那时候的失败。”当年创业板最热闹时的那几百家公司留下来的已然寥寥。
二次扩张
直到2005年东方园林接下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项目时,何巧女已经还清所有欠款,轻装上阵了。
其实这期间,她一直抵制了来自房地产的诱惑。何巧女有过这样的担心,万一东方园林上不了市,公司是不是要两条腿走路,一边做房地产,一边等着上市。她甚至为此搭建过专门的预备团队。从1997年到2000年,何巧女公司账上还有很多钱,放个4000万在房地产市场,每年追加1000万,三年内不是没有做起来的可能。
何巧女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事过境迁,当年那些曾背弃她的人也有人表示悔意,向她道歉。
此时的何巧女和她旗下的东方园林,已经开始考虑二次扩张的战略了—《中国企业家》记者见到何巧女之前,她刚刚开完一个中层会,商议招兵买马的事宜。此前,东方园林刚发布了股权激励草案,拿出200万份股票期权,激励对象为75名骨干中层管理人员,“何总还是非常慷慨的。”私下里,东方园林一位中层这样说。
丰厚的期权如同当年的上市蓝图一样令人热血沸腾,不同的是,当年急速扩张的教训已经让何巧女懂得了什么叫做“适度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