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陈光标掀“巴比”慈善第一波背后
字号:

类别: 管理环境 时间: 2010-09-07 来源:中国企业家

关键字:职业经理人 慈善

出人意料的,“巴比慈善中国行”第一波“裸捐”浪潮的接棒者,不是最有钱的,也不是最强的,而是“最狂的”。 “狂人”陈光标掀起“巴比”慈善第一波的背后,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慈善不是简单的事。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将于9月底在中国举办一场“慈善晚宴”的消息,已经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一股暗潮。但出人意料的,“巴比慈善中国行”第一波“裸捐”浪潮的接棒者,不是最有钱的,也不是最强的,而是“最狂的”。

作为中国商业环境下首屈一指的“慈善狂人”,陈光标以一种高调的方式掀起了“巴比”慈善第一波高潮。

针对“作秀”的质疑,陈光标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我就不怕枪打出头鸟,因为我要以更高的慈善和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飞得更高,做得更好。”

但是,更让人关注的是,陈光标之后,是否有步随其后的第二位、第三位接棒者。他们如若最终现身,将预示巴菲特、盖茨二老的中国行起码不落得空手而归 ——至少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如果用“胡润百富榜”、“福布斯富豪榜”一一比对,会发现已有小部分人悄然缺席于这场由全球首富牵头的顶级晚宴。

陈光标有豪气的一面,创业10年,手执12.3亿元真金白银向社会四处高调派发,诉诸“直捐”途径,陈光标及其企业无缘于企业捐赠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部分免所得税,及其个人所得公益捐赠部分全免所得税的税法优惠。

陈光标也有被批评的一面,比如,缺乏慈善战略,缺乏一种持续性、系统性,这种“直捐”方式是在输血而不是在造血库。

“狂人”陈光标掀起“巴比”慈善第一波的背后,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慈善不是简单的事。正如安邦咨询的分析:在中国则要复杂得多,慈善不仅首先要个人愿意,而且还要考虑政府的意愿,以及社会环境和公众态度。

 “对于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这点我本人是非常尊敬的,但企业家是否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一定说不应该这样,企业家的责任是做成功的企业,如果做的更多应该是致敬,但不要施加道德压力。”社会企业家倡导者吴士宏则直言,中国当下的社会企业家实乃为理想驱动,而以慈善去界定中国企业家的权利与义务,又未免有所偏颇,如何令其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常态?如何探寻中国商业对于慈善最有价值的努力方向?

这种复杂性,将给“巴比慈善中国行”带来阴影,也带来反思。

以下为《中国企业家》对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的专访:

《中国企业家》:致“巴比”的这封信,您是一种什么心态下完成的?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晚宴,在中国掀起一轮慈善冲击波,在你看来,最大的冲击是什么?

陈光标:去年11月3日晚,我接受比尔·盖茨先生邀请在北京进行私人会晤,就慈善事业进行了亲切交流。这次又应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共同邀请再商慈善事业,感到非常高兴。我觉得做慈善,并劝人向善是一种功德无量的事情。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自己这么做捐赠,而且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行动起来,我非常赞成。我自己也一直这么做的。有人不理解他们,我觉得也是正常的。在西方国家的慈善事业已经200多年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所以,人们对慈善还有个逐步认知,认同,共同参与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社会关注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到来,是个好事情,他有利于推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在他们即将到来之际,我致信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是对他们行动和倡议的一种响应,一种支持,一种互动。同时,我也想向世界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以陈光标为代表的中国一批富人绝不做财富的守财奴,他们有博大的胸怀,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把全部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

《中国企业家》:你的慈善行为似乎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您是企业慈善中少有的真金白银的“直捐”,没有通过国家所谓的慈善基金捐助系统,也因此不会获得国家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的减免,另一方面,您又颇为高调,这封信这次又全文刊载在各大媒体上了,这是否是一种作秀?

陈光标:如果中国的富豪们都拿真金白银出来做慈善,做这样的做秀,有什么不好呢?我高调做慈善,一开始也有人不理解,甚至怀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我,支持我,并希望有更多的富豪像我一样去做。有句俗话叫“枪打出头鸟”。我认为,那是鸟飞得太低,所以枪才能打到它。我就不怕枪打出头鸟,因为我要以更高的慈善和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飞得更高,做得更好。

《中国企业家》:你觉得你的慈善行为是否符合慈善的标准?因为这种行为看似缺乏一种持续性、系统性,有人说您是在输血而不是在造血库,授人以鱼,但非授人以渔。

陈光标:我觉得,慈善是一个企业的责任,参与慈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只要你有了善心,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不能以没有适合自己的方式,或者对捐赠方式不认同,就作为自己不参与的借口。

我非常赞成你刚刚说的,应该进一步完善慈善机制,更加长远,更加系统,还包括减免税,给慈善家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更多机会,等等。也同意你说的,如果能够让受捐赠的人形成造血功能,授人以渔,那样就更好了。但是,首先我们考虑的是,遇到灾难的时候,要抓紧行动起来,这是最重要的。

《中国企业家》:在中国慈善要复杂得多,慈善不仅首先要个人愿意,而且还要考虑政府的意愿,以及社会环境和公众态度。你如何看待这种复杂?如何看待慈善的成本问题。

陈光标:我还是那句话,参与慈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只要你有了善心,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当遇到灾难的时候,要抓紧行动起来,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说我遇到的最大难题,我认为主要是两个:一是自己的财力还很有限,不能做慈善做得更多,更大;二是参与慈善的富豪还有限,我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中国企业家》:在中国,捐赠行为陷入一种矛盾,一方面社会公众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董事会不断向管理层施压,要求他们提供最大的短期利润回报。在此背景之下,一种强调将企业慈善捐赠与经营行为相连的“战略性慈善捐赠”模式应运而生,例如《唐山大地震》片中对各种救援机械的特写,例如将慈善与自身产品宣传结合,再比如说减免企业所得税。

陈光标:哈哈,这可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具体研究了。我们公司没有上市,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怕上市后,所有行动都要董事会研究决定,那时遇到突发灾难,我们捐钱做慈善,就没有现在这么容易了。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