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拢
葛文耀与萨科齐在商务会议中
为什么是平安?忆当初上海家化的优质资产被公开出售时,曾在国内PE界掀起轩然大波,但最终上海市国资委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挂牌方式出让所持家化集团100%国有股权,挂牌期为1个月。此时竞购方只剩三家:复星投资、平浦投资(平安信托控股子公司)、海航商业。不过,10月20日,在缴纳交易保证金的时候,复星投资宣布退出竞购。
就此,复星方面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之所以退出竞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复星在日化行业并未有过布局,而已有的产业基础(集中在钢铁、地产等诸多领域)也无法使家化实现协同效应,带来大规模的价值增值,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按照家化集团51亿元转让价对应的市盈率为55倍,“价格太高了”。
至于海航商业,则一直都不算是理想的接盘者。彼时,上海家化承诺未来三年(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内,除股权激励增发外,不提交其它任何形式的再融资方案(含票据及债券融资)。信达证券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郭荆璞告诉《中国企业家》,这在上海家化内部称作“毒丸计划”,针对的正是频频运用再融资杠杆的海航。
而很显然,平安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营销团队,丰富的并购经验与良好的所有制身份,这一切都让葛文耀很满意。而这也获得了上海国资委的青睐,在经过专家委员会小组投票之后,平安以低于海航报价的价格拿下家化。
所有“婚姻”的开始都是美好的。平安信托在标书中向上海国资委承诺:“为家化集团提供360度保险支持、银行信贷、债券融资等全方位金融支持,并针对家化集团日化产业链延伸、化妆品专卖店、直销品牌、SPA汉方店、精品酒店、旅游项目开发、高端表业等时尚产业拓展承诺追加人民币70亿元投资。”
这简直就是葛文耀当年提交给国资委的计划书的“翻版”,不仅如此,还超出了葛文耀的预期。
但平安的钱拿得并不容易。2011年平安信托全资收购家化集团时,一度计划使用保险资金收购,由于监管部门未批复,最终改用自有资金加发信托基金作为收购资金。然而,相比保险资金追求每年4%-5%稳定长期收益,无论是占用自有资金所导致的资金利用率下降,还是信托所面临的融资成本高升,都让平安不再具备“小火慢炖”的耐心。
而葛文耀对海鸥手表的执着,让双方的矛盾曝光于天下,在公开场合,葛文耀从不掩饰自己对海鸥的偏好,也曾表示参股海鸥基本已确定,但直接收购的计划因平安信托的反对而作罢。葛文耀并没有放弃海鸥,转而以个人名义来整合资源,将项目进行下去。
华彩咨询集团董事白万纲认为,客观上来说,化妆品行业仍然是一个投资容量大,竞争激烈,见效慢,规模性不强的行业。即使作为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制造商,欧莱雅的市场份额也仅为11%。而家化集团还要大量的“烧钱”,去买海鸥手表,这有点像“急生病遇到慢郎中”,发生矛盾不足为奇。
问题在于,这一分歧背后反映的并非对收购标的的不同看法,而是双方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分歧,白万纲认为,假如只是对海鸥手表项目有异议,平安完全可以要求葛文耀提出B计划,而不是简单的拒绝投资。
平安集团出售三亚酒店以及家化金融大厦,则让葛文耀无法接受。但平安自有苦衷,作为国内少有的金融控股集团,平安近年来经历了巨大变化:银行方面,平安银行吸纳深发展银行实现合并;保险领域,面临寿险瓶颈导致的行业盈利压力,同时忙于适应互联网对传统保险的冲击;证券领域,平安证券从胜景山河到万福生科,保荐项目屡屡“触雷犯事”;信托领域,近年来信托行业的大起大落导致平安信托业绩平平,多个项目不尽如人意,领导层急需成功项目实现业绩。
在平安信托任职、曾经负责投资家化项目的陈刚后来离职而去,据《中国企业家》了解,原因正是其对平安信托的后续做法不满。在平安信托,投前团队和投后管理是相对独立的班子,因此产生的沟通不畅以及思路不一致,家化并非孤例。“平安因为这两年膨胀的太快,进人太多,各种背景的人一起涌入,而这些人只拥有原公司、原体系的背景,而没有整合到整个平安的组织智商之下,导致整个平安集团缺乏组织智商。”白万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