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彭志龙昨天(2日)表示,中国消费占经济总量的份额正逐年下降,居民消费增长较快,但相对同期GDP9.8%的速度,仍相对滞后。而专家称官方统计数据大大低估了消费在GDP中的比重。
同时,彭志龙还表示,2008年我国自有住房服务消费占当年居民消费的7.4%。如果加上居民租房服务消费,居民住房服务消费占当年居民消费支出的7.9%。但专家指出,我国自有住房租金未得到恰当统计。
统计局:消费增速滞后于GDP
彭志龙介绍说,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扣除价格变动影响后比1978年扩大了11倍,年平均增长8.8%。尽管我国居民消费增长较快,但相对同期GDP9.8%的增速,仍相对滞后。
他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相对比例仍较低的原因,首先与投资和出口增速相比,居民消费增长相对较慢,从而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较低。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中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彭志龙说。其次从需求角度看,我国的三大需求发展不平衡,投资和出口增长快,消费增长相对较慢,使得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2000年~2008年,投资增长17.9%,净出口增长34.7%,分别比消费增速快7.2和24个百分点。
专家:住房消费被低估了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则认为,中国的官方统计数据大大低估了消费在GDP中的比重,而高估了投资的比重,同时还低估了服务业对整体GDP的贡献,“真正的经济结构比根据官方统计数据而得出的结果更为平衡。”
他说,所谓的中国“消费不足”与中国的服务消费被低估有关。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服务业占个人消费总额的比例不仅远低于工业化国家,而且远低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我们认为,中国服务业消费被低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住房消费被低估了。”
王庆说,中国住房消费表面看来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有住房的估算租金未能得到恰当的统计。换言之,美国和中国用以估计住房消费的统计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别,事实上中国的自有住房率超过80%。
彭志龙也指出,由于我国房屋租赁市场还不发达,有关住房租金的资料不足,难以获取合适的市场租金,因此,我国的自有住房服务消费按成本法计算,即自有住房服务消费等于当期发生的房屋维修支出、折旧费、物业管理费之和。
王庆还提出,中国服务消费被低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医疗支出。“坊间不乏证据显示,在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医疗开支黑市或灰市,这部分开支未被纳入官方统计数据。”
基建热为消费热奠定基础
王庆还表示,中国“投资过热”和“消费不足”等问题值得商榷,他认为这些问题被夸大了,“总体而言中国的增长模式仍然比较健康。”
首先,相对于“投资过热”,一个更加重要的现象是中国的高国民储蓄率,脱离高储蓄率空谈投资过热就等于无视宏观大环境。其次,中国的高国民储蓄率是一个“代际现象”,虽然家庭收入与整体经济增长出现了同步的快速增长,但个人消费习惯的改变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当前这一轮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推动城市化,并为未来几年潜在的消费热潮奠定基础。王庆表示,“在关乎地铁、农村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房等与城市化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时,派生需求和最终需求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低收入国家而言,这些需求本质上属于最终需求,因为快速、便捷的出行和食品及衣服一样被人需要。”王庆说,“我们并不认同中国经济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是经济的再平衡,而是提高投资或财富创造的质量。为此,中国必须理顺价格体系和其他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