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这是迄今为止在我阅读视线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彼得•圣吉。因为近年来潜心研究管理文化,我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有了更多的体悟。学习是不仅是人类的天性,更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重要的不是贴上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标签,而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创造各自真心创造的成果,在学习中实现学习、工作、生活一体化,活出生命的真谛!
“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被联合国提出,但真正让“学习型组织”创建成为一项技术和艺术却是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彼得•圣吉发表《第五项修炼》开始。当时间的年轮转到21世纪的今天,一提起“学习型组织”,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九部委曾经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倡议,“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 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的主流,以前的“自学成才”概念已逐渐被“知识型职工”的概念所取代。
在日益复杂、混沌的环境中,我们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因此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先生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从1990年发表到1996年成为全球畅销书到现在是历久不衰,在中国21世纪之初更是大红大火,是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人积极学习、推动的重点。我国最早为中国国人引进圣吉的系统思考与学习型组织的观念肇事于1992年的台湾,当地著名的管理杂志《天下杂志》为“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台湾学者杨硕英是较早的传播者和研究者,全球华人了解并实践彼得•圣吉的理论需要感谢台湾管理专业媒体《天下杂志》以及台北中山大学杨硕英副教授等传播者的贡献。从遥远的美国到中国台湾,从中国台湾到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已经蔚然成风!
据悉,彼得•圣吉先生醉心东方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爱修习气功、太极拳,他长期亲近东方哲学,对环境与经济的“永续发展”充满使命感,不断强调管理必须契合古老文化的深层智慧。
曾有记者问彼得•圣吉先生经常造访中国大陆对当地政府及企业有什么观察,彼得•圣吉说他大概一年至少拜访中国一次,主要目的是建立中国的企业与社群网络,合作推广“组织学习协会”,以建立一套真正适合当地文化的管理系统。 西方整体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无法永续发展,美国尤其如此。但对于发展中的国家,他们还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例如选择一套不同于已开发国家、能负起社会环境责任的运输与能源系统。 全球化是一种“同质化”的过程,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社区型态、家族系统逐渐崩裂,物质目标已成为衡量生活品质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当他谈到中国的机会,一再强调,它的管理系统必须契合中国文化的深层智慧。他指的是广义的中国,中华文化必然蕴含着深厚智慧。 并指出 中国的管理系统必须追本溯源 ,环境永续发展的危机、以及文化与生态系统的毁灭,正反映出我们对“人为何生为人”的认知的失落,我们需要增强的是人类智慧的力量。尊重传统并建立于传统,帮助人们与过去连结。
彼得•圣吉认为,全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有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信息科技的层次。透过科技,全世界的金融市场可相互连结、同步交易。信息科技让我们在全世界任何角落发出信息。企业如今习惯在全球性平台上经营。 另一层次是,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刻人们有如此相互依赖、生活在同一星球上。
曾有记者问彼得•圣吉,现在企业营运也愈来愈全球化,尽用各地人才如何塑造共同愿景? 彼得•圣吉认为:“什么是共同愿景,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塑造共同愿景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里,你要不停地问:你想创造什么?这是不断演变的。 假使你是个在全球各地都有事业的大公司,你不一定需要单一的愿景。你可以有很多的愿景,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不同愿景中创造和谐,而且持续发展建立愿景的过程。 如果你是一个跨国企业,在许多国家都有据点,你要做的是不断问人们,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需要让人们参与找出人生目标的过程。只要人们认为这是个持续性的过程,就算不是每个人都同意也没关系。某种程度的冲突是健康的。”
当benchmarking成为一种近乎误导企业的时尚时,彼得•圣吉并不认同benchmarking。认为学习是个动态过程,你不能完全模仿,因此不相信标竿学习的说法。他指的是你不能抄袭,但不代表你不能从其它人身上学习。
那么《Fortune》杂志选出的“标竿企业”,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 当有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彼得•圣吉答到:“我个人相信,财经杂志必须警惕的,就是过度宣扬英雄领导人,因为这会助长企业家的自大。譬如说,我要成为韦尔奇,我要成为张忠谋。张忠谋我见过,他很谦虚,我很欣赏他。 你可以定下你的志向,但我不觉得你能够因仿效某个企业家而创造伟大企业。我觉得,鼓舞(inspiration)的真义与被鼓舞成为另外一个人是不同的。因为在一个学习的过程,观察另外一个人的成功能帮助确认你个人的形象与对未来可能性的视野,但你的视野最终属于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从那一点开始,你从模仿他人,转为创新。 ”
彼得•圣吉认为:重大的改变一开始通常得不到主流认同,是从少数族群酝酿成形。在美国,约有10%到15%的股票型基金有实施社会环境影响的筛选。大约有5%的投资者发觉,提供最佳的长期投资报酬率的公司,在社区面与环保面,也是最负责任的经营者。这背后的道理在于如果你真的是着眼长期经营的好公司,你自然会关切当地市场的人民教育水准、政治安定度、社会稳定性以及环境保护,因为这都会影响你接下来十年的竞争能力。
学习型组织是个宏观的理论,只有各个微观层面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我们的学习型社会的理想和和谐社会的理想才能够实现。从个人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都要从学习型个人做起!《第五项修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共同愿景,由愿景引导,把参考点定在未来,当我到读了另一位叫加里•胡佛的美国学者的著作《愿景》时,我的心更加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