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终端
2010年初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人酒店内,CES展的年度大戏如火如荼地进行。如往年的CES传统一样,想要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展会上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在这场被喻为消费电子行业“风向标”的秀场上,夺人眼球的产品和技术展示成为每一家参展者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总结陈词。现场的看客们为能与未来触摸而感到兴奋,参展的公司则根据观众的反应评估着产品未来的市场前景。
威尼斯人酒店内的厨师和工作人员,也是看客群体之中的一部分。就餐高峰期刚过,餐厅两位美国厨师来不及脱下身着的白色厨师袍,就开始兴致勃勃地逛展台。其中一位厨师多次晃到联想展台前,终于有一次拿起联想展示的乐Phone手机问现场工作人员,这款产品何时上市,以及购买细则。当被告知它会在中国率先上市时,美国厨师依然执着地询问:“那我能否像你们中国人买iPhone一样,在中国购买,然后运到美国来?”
“终于有美国人愿意购买中国的‘水货’手机了,这种感觉真奇妙。”联想用户研究中心主任王茜莺很享受这种来自普通客户的褒奖,“尤其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以创新著称的展会上获得认同,这是一件让人混杂骄傲以及幸福感的事情。”
杨元庆是联想拓展移动互联网战略的重要推动者,在4年前就开始亲自过问相关开发。当时,苹果公司的iPhone还未问世,黑莓手机针对商务用户极为成功的邮件推送功能引起了杨元庆等联想高层的巨大兴趣。“我有一个贡献,就是当他们(指研发部门)拿出这个产品的时候,是瞄着企业客户、商用客户去的,我非常坚决的要求他们开发消费者适用的产品。”杨元庆并不想做一个黑莓的模仿者,而是把目标放在了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
贺志强相信,未来年轻人的第一台PC一定会是手持设备(hand held PC)。但接下来的问题则在于,什么样的设备能够满足并涵盖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如果仅仅是集中精力去开发一款功能强大、定位高端的智能手机,那么做到极致充其量也不过是手机领域的一款明星产品,最重要的是,若没有背后的详细战略规划和部署,凭借一款产品引领市场的做法是颇具风险并且不可持续的。
不同于和中国移动OPhone平台的合作,完全由联想自己开发的乐Phone既要满足各运营商的需求,更重要的还要符合终端用户的期望。其实,针对乐Phone的开发计划早在2005年底就悄然启动,联想希望开发出一款最适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智能手机,在具备基本的通讯功能之外最好能集合PC的部分特性。2006年,联想在做手机及PC之余,大胆假设能否把手机里以ARM为架构的CPU应用于3G时代的笔记本,由此孕育了混合双模电脑U1的创意雏形。
三款新产品展现了联想对于手机和笔记本融合终端的整体想法。2006年时,贺志强希望研究院开发出一款当笔记本停止正常供电以后,依然可以保持像手机一样持续在线的移动终端。基于最初的创意,U1开始把智能手机中惯常使用的芯片装到笔记本电脑上。但是,这样一款使用智能手机芯片的电脑并不能满足传统笔记本用户的电脑需求。2008年初,贺志强与研究团队讨论,决定开发Linux以及Windows混合系统的笔记本,把智能手机芯片和电脑芯片作用于不同的系统,发挥不同功效。当电脑屏幕取下来时,基于智能手机的ARM架构就开始工作,U1便是一款可以实现全触屏操作的平板电脑,像手机一样可以实现长时间供电。而当屏幕与键盘连接时,就是一台传统的基于Windows系统的笔记本电脑。
Skylight和乐Phone的雏形源于早先联想功能强大的定制手机Beacon,这款未对外界发售的定制手机强化了图片传输等互联网服务,最初为特殊行业用户所定制。而意为“天窗”的Skylight便是大型版的Beacon,也成为联想在大众消费市场投石问路的秘密武器。“Skylight这样的先锋体验目前还尚待市场检验。”贺志强对《环球企业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