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企业聚焦>文章页
九鼎:PE新人类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5-14 来源:《创业家》杂志 作者:杜若洋

关键字:运营管理 战略规划

一帮“生猛”的年轻人,相当聪明,非常勤奋,没有成见,学习力强悍。他们是价值投资的信徒,却在风险投资界大胆闯荡。他们对中国土地上的商业理解和践行自成一派。

“这个做‘串串’的阶段也就是三四个月。”黄晓捷回忆。看完金亚科技的那天下午,他们又去看了金亚科技隔壁的三泰电子。如今已经是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后者,嫌他们钱少,拒绝了他们,选择了深圳的天图创投。三泰电子的事大大地刺激了他们,自己手里没钱,就没有谈判地位,更谈不上做事业。募集自己管理的基金,势在必行。

2007年《合伙企业法》出台,他们决定正式成立基金管理公司。但到底怎么干,完全是自己摸索,模仿国外。“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鼎晖投资的大名。”黄晓捷承认。当时这么干的,还有深圳的南海创投和上海的朱雀投资。在这前后,赵忠义和蔡蕾等四位同样出身信托公司、券商和企业投资部的年轻人先后加盟九鼎。

九鼎的第一只基金计划募集3亿人民币,实际上只募到1.76亿,出资人全都是他们直接或者间接的民企老板朋友,比如北京的常青藤集团。很快,钱就投向了金杯电工等五家公司。五年赚三倍,这是目前九鼎预估的第一只基金正道九鼎的成绩单。

最好的一家应该是湖南的金杯电工,它如果能顺利上市应该会带来十倍以上的回报。表现不很好的一家已经通过并购方式退出,“卖给了德国一个企业,我们的年收益率30%左右”。

吴刚承认,早期还是“价值投机”的思路主导,“当时我们想的是赚一、二级资本市场上的差价,所以投一些能尽快上市的公司。越是大的,资产重的越觉得这样靠谱。结果发现上市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顺。第一,企业的业绩波动会打乱上市的步骤;第二,政策原因也会影响发行节奏。”

挫折来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IPO的基本停滞打乱了九鼎的既定节奏,两家企业的业绩与预期的利润差距很大甚至下滑,其余几家上市周期大幅拉长。

“我们第一只基金就是赚差价,第二只基金我们知道要看成长,到了第二只基金快投了一半的时候,我们明白还要把行业更集中。”此后,九鼎也定出了自己的投资纪律:不再投出口导向的公司,不再投纯制造公司,不再投行业周期明显的公司。

那么,是不是只要增长主题明确的企业就该投呢?年轻人的思考并未就此止步。

“很多投资者容易忽略的一点是,决定一个行业赚不赚钱,总需求的增长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新能源这些的确总需求会增长,但决定企业赢利的还有竞争优势的维系、模式的稳定程度、上下游的谈价能力。看一个企业,要看它是不是能够不被上下游挤压,把能力充分发挥在赢利上面。”吴刚解释了其为什么更热衷于冷门产业的原因。

2009年年中,九鼎实施了第二次战略调整,把投资收缩到上文所述的三个方向上来。“在这三个领域里,我们要做主动投资人,甚至在公司创始人还没有上市想法的时候,就去和他接触。”黄晓捷说。
最近,他们增加了所谓的第四个行业:一个B2B的生意,大致是民营企业和某个国有垄断企业提供服务的生意模式——有很强的技术,排他性门槛,下游高度稳定,两者的关系长期共生,转换成本很高。比如他们刚刚投的军通通信,就是为中移动西南地区的网络基站提供维护服务最好的一家企业。
显然,这是中国特色的国情造成的投资机会。

“我们这个团队,最大的缺点是经验很少,但反过来好处是成见很少。”吴刚坦言。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