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注定要走上创业这条道路。他与很多出身农村的孩子一样坚韧、勤劳,但不同的是,他不愿屈从于命运。少年时的张恒,曾考上来令人羡慕的军校,但因无法忍受按部就班的生活,而选择了退学。离开军校时,他只背了一个简单的行囊,但却怀揣满满的梦想:回到农村支援家乡建设、办一家特别成功的企业、周游世界??
然而,现实远非理想那么美好。由于资金和经验的缺乏,张恒连续遭遇了两次创业失败。直至1997年,张恒创办了户外用品专营店“三夫”。经过12年的发展,三夫已成为全国最知名的户外用品连锁经营店。在今天这样一个崇尚快速复制、高速发展模式的商业社会中,三夫显然不是一个适合投资人“快进快出”、“大赚一笔”的项目。张恒告诉《中国新时代》,目前三夫的平均销售毛利率在35%左右,由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未来毛利率提升的空间不太大。因此,他们正在通过增加连锁店数量、建立更优秀的会员服务平台等方式增加收入。
面庞黑瘦,身材清瘦的张恒,说起话来总是不紧不慢。采访当天,会议室的门数次被敲响,但他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回答完了记者的所有问题。原来,敲门的是他的同事,三夫计划收购一家外地的专营店,当天正是签署协议的日子。
进入2010年,三夫步入了快速扩张时期:今年将在4-5个城市,开8-10家店。三夫的中期目标是2014年之前,在全国开设50家国际一流水准的户外专营店,成为行业领导者及价值百亿的上市公司。
创办三夫12年,张恒坦言自己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艰辛的,但在张恒眼中,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无论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也不会觉得是一件苦事。无论是爱上户外,还是创业,他的理由都一样,是“享受在路上的感觉”。
独自上路
1992年夏天,经过70个小时的火车颠簸,一个年轻人终于来到了他向往的新 疆阿克苏。他准备从阿克苏出发,沿和田河一直向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然而,沙漠的残酷远远超出了他的估量。白天热浪滚滚,鞋子里的脚都会被炽热的沙子烫伤。仅仅两天,他所带的水就被消耗了四分之三。
进入第4天,已完全断水的年轻人开始神志不清,只靠着一点意志力迷迷糊糊地往前走。幸好此时他已经走到沙漠边缘,遇到了一位牧羊的维族老乡。老人给了他一些水,并指引了方向。就这样,他才在第4天的傍晚走出了沙漠。
这个年轻人就是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张恒。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在户外陷入绝境,但每当化险为夷之后,他仍会义无反顾地踏上下一次的旅程。大学期间,张恒的每次假期都被用来做长途旅行,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上路。至于危险,他从未考虑过,“很多事就是这样,想得太多就做不了了。”直到今天,张恒仍怀念那种钱包空空,但却随意行走的感觉。“其实越是没有钱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近。”他感叹到。
1995年大学毕业,张恒和两个好友创办了一家从事数据库和多媒体软件制作的公司。但由于经验和能力的不足,这家公司在一年之后就以失败告终。
尽管一下背上了十多万元的负债,但张恒还是决定先将生存的压力放下,做一次长途旅行,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从陕西出发,经甘肃、青海,一直走了3个多月,当他到达西藏时,身上的钱只够买一张返回北京的机票。
坐在布达拉宫宽阔的广场上,望着天上的朵朵白云,张恒回忆着这次旅程上的收获:他遇到很多来自国外的自助旅行者,他们大多背着大包,自由地行走。在与他们的聊天中,张恒了解到一些国外户外产业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乐于亲近自然,正因如此,户外行业已在国外兴盛起来。
受到启发的张恒忽然站了起来,他决定就在布达拉宫广场上,试一下自己的运气。他把自己一路带在身边的户外装备全部摆在了地摊上,向路人兜售,很快就销售一空。
回到北京后,张恒开始酝酿新的创业计划。他先设计了一份关于户外运动发展前景的问卷,在北大、清华和中关村附近进行了简单的市场调查。
结果发现,虽然当时参与野营、攀岩等活动的人很少,甚至很多人并不清楚何为户外运动,但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一半的青年人对户外运动很感兴趣,只要负担得起,他们表示愿意购买一些户外运动用品。 于是1997年底,张恒筹借了3万元,在北京大学东门外一个30平米的平房里,开起了他的第一家店。而为了纪念他和朋友们共同创立的第一家企业,他将这家户外店命名为“三夫”。
至今,张恒仍很清楚地记得这笔创业资金的使用状况:3万块一半用来支付租金,一半用来装修和购买办公用品,最后只剩下几千块钱进行用品采购。然而,当时市场上并没有户外产品的专业生产厂家,张恒只能跑到北京周边地区去进货,采购帐篷、睡袋以及一些野营工具,甚至从其他一些户外店里“淘”一些二手户外用品来销售。 “当时国内的户外用品品种很少、质量也很差。”张恒说。他利用自己的英文和IT优势,给国外的品牌供应商发邮件建立联系。尽管在此后的几年中,三夫的供货问题都没能得到完全解决,但国外品牌商对于他们的信赖,也就是从那些年的联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