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2011年黑马榜
字号:

类别: 组织管理 时间: 2011-08-31 来源:《创业家》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关键字:创业
黑马导师的忠告:再快,也不能超越企业的成长规律。

  黑马要快。

  同一个行业中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黑马,比的是谁更快。

  然而,如果一味图快,就会变成病马,甚至死马。

  是的。时间永远跑不过光速,灵魂永远快不过脚步,你永远超越不了你自己,黑马也永远超越不了企业的成长规律。

  在这个“快”时代,如何把握“快”和“慢”的平衡,又要避开哪些“陷马坑”?三位黑马导师:360董事长周鸿祎、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一针见血,提炼了十个“快的代价”,不惜以自己的失败现身说法,告诫黑马不能“唯快论”。这是匕首,是投枪,刺破迷幻,揭开真相。慢跑,黑马。慢跑,中国。

  一、“唯快不破”不是真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许多黑马为了脱颖而出,都追求超越对手的快速成长。殊不知,这极可能是误入歧途的开始。

  “‘唯快不破’不是真理,千万不能当成规律去学。黑马确实是异军突起,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来了,但不代表你就真正能够成功,许多企业自认为快,挑战会更大。”周鸿祎告诫说。

  苹果快不快?一点都不快。乔布斯1997年回到苹果,从推出iPod算起,到现在已经12年了。苹果就一条产品线,乔布斯做产品经理,这实际上是慢的。乔布斯吃了无数亏,之前做了很多失败的尝试,所以不能鼓吹快速成功、快速成长。这和养鸡是一个道理,三个月就长成的肉鸡肯定不好吃。

  大众点评网苦了很多年,团购出来后,它迅速引入,获得了较大的增长。这种机缘不在于人算,而是走到那一步了,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今天你把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挑出来,说你再做个‘千度’,再做个‘720’,你觉得还能有吗?肯定没有了。所以,不能因为运气就要求黑马要快,我反对这种观点。”

  二、快就是慢

  “快就是慢”是股神巴菲特的理论,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竞标巴菲特的豪华午餐时,曾把“快就是慢(Fast is Slow)”当作用户名。大部分公司都喜欢“快就是快”的理念,其后果就是太注重技巧性操作,而忘记了战略原点。有些公司太注重那些“快”的手段,反而行进缓慢。

  在互联网领域,周鸿祎总结的规律是:企业需要三年的探索期,第二个三年找到方向之后要深挖,再需要三年看有没有爆炸式增长。“腾讯三年没理你,所以才给了迅雷、360机会。奇虎是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做的,到今年做了六年。迅雷是从2003年开始做的,到今年做了八年。创业者一定有机会,但是大家千万不要期望有超过三年的机会。”

  三、快战术,慢战略

  既然不能一味图“快”,那么该如何把握“快慢”的分寸?王冉认为,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所谓“快”是战术性的考虑,但是“慢”是战略性的,沉下来把根扎深,这是成就一家真正伟大公司的基础。

  周鸿祎赞同这个观点:在战术上快是对的,比如快速创新、快速推出产品、快速调整,公司保持简单化管理,但在战略上,想快是快不了的。“很多想法不是动一动脑子就能做到的做到的,你要把一个产品用户做到上亿,可能得花好几年。所以,快是相对的,如果大家变成做大规模也快、融资也快、上市也快,在战略上就很难。”

  他投的企业有两个结果:一是确实熬不下去了,二是只要过了一个坎儿,好多东西就捋顺了。“这有点像酿酒,如果你想快速酿出拉菲,那只能拿酒精勾兑,也能兑出口感差不多的,但真要酿出好酒就得需要时间,凡是沉不住气就容易出问题。”

  四、伟大的企业都不是用钱砸出来的

  这半年,张颖感到非常郁闷,因为很多公司都在拿钱砸规模,追求上市,这个游戏不会长久。“慢工出细活的公司,只要给它时间,你就可以看到他的威力。”

  今年泡沫汹涌,美国的天使投资基本都在10万美元左右,但中国的许多天使投资都到100万美元了。周鸿祎也和沈南鹏聊过这个话题,两个人很感慨。他们发现,最后做成的企业还是熬出来的,即便你有快速的发展,也不能期待有快速的成功。比如最近上市的企业,优酷、360、人人网,他们成功了吗?其实只是上市拿了点钱而已,跟FaceBook这样的企业完全不能比。

  “大家不要被这种狂热的气氛弄得太乐观,凡事都要想到最坏。”周鸿祎提醒,“企业跟人一样有生命周期、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常言道,话物极必,你不能永远往上走,VC也不要去助长这种感觉。”

  五、“快”上市了,又能怎样?

  一家公司要在美国上市,有十亿美元的市值,要用多少年?张颖的判断是7年。“急一点上市的,像网秦,你的市值永远徘徊在三到四亿美元,人家不关注你,没有什么成交量。你拿出气节,就算输了又怎么样?”

  王冉说得更直接:“你在不恰当的时候上市,最后的效果就是花钱买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名,其他跟非上市公司没有任何区别。好的公司有自身发展的轨迹,是磨出来的。”

  周鸿祎提出两个观点:第一,不要以融资的多少来评价公司的好坏;第二,不要以上市的市值来评价公司的好坏。

  三位导师的意见一致:如果是为了上市而上市,做拼凑、做包装,最终是要出问题的。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上市都只是一个手段,等到你卖股票的那天,股价还是坚挺的,这才有意义。如果你在没上市的时候想上市,上了市就想市值,早晚会出问题的。天天想着自己的业务,不需要包装,要上市反而会很快。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