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2011年黑马榜
字号:

类别: 组织管理 时间: 2011-08-31 来源:《创业家》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关键字:创业
黑马导师的忠告:再快,也不能超越企业的成长规律。

  他应邀去了创新工场,与李开复、汪华等探讨。汪华认为,从大趋势来看,人们使用社交网络的总时间在增加,而移动互联网上的社交网络恰恰能够把人们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而我过去一直在做社区,感觉这个方向跟我的经历是很相符的。”

  接下来,许朝军开始在社交网络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范围内,寻找下一个能够成就Facebook的创新方向。通过对比流量,他找到了正处上升期但尚未爆发的Tumblr。

  “我看社区项目有一个根本的判断标准,那就是它所提供的会不会成为每个人每天的需求。”许朝军断定基于“兴趣”的分享潜力将是巨大的,它既不同于SNS那种基于强关系的需求,又不像微博那般碎片化,“一句话,我们想做中国的轻博客。”

  有一个比喻,从内容上看,博客像“书籍”,微博像“报纸”,轻博客则是本“杂志”。在轻博客上,用户发布自己的兴趣爱好,很悠闲,没有压力,就像豆瓣一样聚集了一大批文艺小资范儿的小众群体。Tumblr之所以能获得青睐,正因为它能够让用户以极其简单的方式制作出看上去很精美的内容。

  今年2月24日,点点获得创新工场100万美金投资。当时从其界面上来看,几乎跟Tumblr完全一样,连颜色和布局都没有改变,一如早年校内模仿Facebook。“当时我们就只是完成了一个轻博客的基本功能,能发布、能看帖,就这样。”从筹备到推出,点点用了不到三个月。在许朝军眼里,先发优势无疑十分重要。4月8日正式上线后,点点在内容分享等功能上开始出现一些跟Tumblr不同的本地化特色,比如增加了评论和转帖的功能。

  到了今年5月,又是一届站长大会,许朝军依然是上座嘉宾,不过身份却已完全不同:轻博客网站点点已号称拥有数十万用户,他是这家网站的CEO。

  有人质疑他“四处游荡,没有专心在点点的开发上”,不过也许正是这种活跃使点点能够快速积累用户。“我们在过去两个月注册用户已经一百万,现在活跃用户将近20万,而且这些人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白领。”许朝军在黑马大赛现场说,“我们计划到今年年底让用户数达到三五千万。”

  这一成绩和愿景无疑令投资人心动。评委在总决赛中这样为点点背书:“许朝军不应该来参加黑马比赛,因为他已经像一只脱缰的野马一样在奔跑了。”

  4月28日,点点网完成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联创策源、红杉资本以及创新工场投资。

  借势而上,一直为许朝军所信奉。“风大的时候,连猪都能飞上天。但是,风一旦停了,猪都会掉下来。我们不是猪,但是我们也要站在风口,而且要站在最近的地方,这样才能被吹得最高、最远,配合我们自己的努力,就成了。”

  作为公认的社交网络下一个发力点的“兴趣图谱”已经引起各方的注意。很快,新浪、盛大和人人网都推出自己的轻博客概念,宽途、宽岛、推溜等草根轻博也加入了战局。

  在黑马大赛上,许朝军被两次问到“对待来自大公司竞争者的态度”,一次是在上午的圆桌路演环节,一次是在下午15进10的总决赛上。

  “第一要相信先发有优势,我们2月份就开始内测,比对手快了3个月,不要小看这点时间,我们可以始终比别人快一步。”许朝军回答说,“另外别忘了,我们是以一个公司去跟对方(大公司)的一个部门去打。我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休息,就专注在做轻博客这一件事上。”

  实际上,轻博客的核心用户只是比较精英的一小部分人。知名科技博客Tech2ipo开玩笑说:“若是国内社会环境伴随着CPI和高房价持续恶化的话,还有心情和兴致玩轻博客的用户,只剩下那一小撮衣食无忧的伪艺术家了。大量用户还是会选择在微博打着擦边球,浏览各种各样的吐槽。”点点希望依靠其先发优势,把最核心的用户先拉过来,培养他们形成习惯,然后再用优质内容去吸引只围观不创作的“分母用户”。

  点点网刚刚起步数月,即覆盖了IOS、Android、黑莓等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系统,又马不停蹄地推出了iPad版本。这些版本都强调图片内容产生的快捷性和发布、浏览的方便性,为的是占领用户的更多碎片时间。很快,移动端的流量份额上升到了点点总流量的四成。他还借用当年校内用的那一招(用向学生代表派送鸡腿的方式拉用户),给写字楼里的白领送电影票⋯⋯

  许朝军尚且无暇顾及商业模式,“首先肯定是广告,点点上的每个兴趣后面都是很大的产业链,网球、艺术、时尚,甚至到每个品牌等等。而有了品牌,我们就还有进军电子商务的可能”。

  现在,许朝军在多数时候用健身和旅行来缓解工作压力。他时常感到焦虑,因为心中的“企业家梦”,也因为“兴趣图谱”是个大机会,所有人都将注视着他走向成功或者反面。毕竟,作为IT界明星去创业,也并非全是优势,“我很纳闷的一点是,自己明明刚开始做,为什么很多人就认为我已经成功了呢?” 

  No6 苏州光格的“三谱”经

  我们坚信创业成功要坚守“三谱”才行。这三谱就是,“创业的愿景要离谱,创业的规划要靠谱,创业的执行要有谱”。

  口述/苏州光格创始人姜明武

  文/本刊记者 罗浛予

  苏州光格设备有限公司

  现场得票:129

  评委打分:77.7

  +

  创始人:姜明武

  所在地区:苏州

  所在行业:物联网

  2010年营业收入:2500万元

  2010年毛利率:40.0%

  融资情况:已获得苏州乾融创投、中新创投1500万元的投资

  评委点评“创始人团队结构优良,经验丰富。企业近几年执行情况较好,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

  2010年我们获得了第一轮1500万元的投资。各种好奇的疑问便随之而来。“为什么投资人愿意送钱给你们啊?”“你们拿了钱后会怎么花啊?”“你们是不是资金有困惑啊?这算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啊?”

  其实,我认为,融资既不是雪中送炭也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如虎添翼。而要获得投资,你首先得是只“虎”。

  也许,投资人就是看到了我们是个“小老虎”。

  我们是一家物联网公司,专注于新一代光纤传感网络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产品广泛应用在智能电网、智能大桥、智能建筑、环保及碳排放监测网络等领域。成立几年来,公司包括销售额、客户数量、人员数量等硬指标每年都在以翻番的速度成长。

  同时,我们是个技术型的公司,创业团队里有很多优秀的技术人才。我本人在通信领域有着近20年的工作经验,曾经在华为工作过近10年,出来创业前是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我们的CTO也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原来是中科院半导体室的博士,后来在美国马里昂大学长期从事半导体、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这个团队里的人都具有世界级高科技企业的研发及高层管理经验,都曾负责研发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可贵的是,这个团队每个方面都是由有特长的人组成的,比较能够互补,并不是完全技术偏向型或者市场偏向型。这可能就是我们天生带点“虎性”的原因,基因还算好。

  当然,我们不是那种“虎头虎脑”的鲁莽创业型。我们坚信创业成功要坚守“三谱”才行。这三谱就是,“创业的愿景要离谱,创业的规划要靠谱,创业的执行要有谱”。愿景离谱,我理解就是要目标宏大,胸怀大志。而后两点,我认为是重点所在。有的小企业,搞出点名堂就开始包装个概念到处忽悠,今天想要点政策,明天想套点现金。我觉得与其这样,不如踏踏实实规划和执行。光格从不把资源、关系当为核心资本,相反,我们把一个技术如何能跟市场结合起来,推出最符合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产品,再如何推广出去当成最核心的竞争力。

  光格不是个天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企业,这意味着我们的人力物力都很珍贵,必须要用好每一颗子弹。我常说,我们头三个产品都不能有失误,必须做到有技术优势、能产业化、有市场需求,还能有能力卖得出去。

  在创业初期,我们就感觉到了智能电网触屏的监控是个不错的方向,而光纤将是个很好的解决方式,但之前因为成本很高,很少有产品问世或被市场接受。光格在这个领域光调研、试验就做了两年,最后只花了1年就从技术上解决了成本偏高的问题,从而顺利推出了AT501,并且获得了很多订单。其实,小公司人力物力都不能和大公司抗衡,要生存下来,就必须在产品方向和战略规划上靠谱,否则,你可能就倒在了创业初期。

  因此,我们在执行上也做了一番工作。我们主要采用“产品+行业应用”的模式。也就是我们不是单一的提供一个标配产品,而是结合产品和行业需求,为客户提供深度的专项解决方案。目前客户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以及中石油、中海油等。这也是让我们这个小小的草根创业企业感到自豪的事情。

  现在,传感器市场全球有825亿美元,国内有120亿美元,其中光纤传感仍处于起飞初期。而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光纤传感领域未来空间将很大,足够我们折腾,希望光格能在这个快速增长行业成就一番事业。 

  No7 益金行:我不能死在爆发增长的路上

  做工业耗材领域的国美苏宁,洪庆鑫希望跟着国家创新产业园区的分布来做全国布局,但是他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标准化,二是如何在发展中保持不失控?

  文/本刊记者 赵楠楠

  上海益金行工业科技

  有限公司

  现场得票:124

  评委打分:70.0

  +

  创始人:洪庆鑫

  所在地区:上海

  所在行业:金融与现代服务

  2010年营业收入:1.5亿元

  2010年毛利率:15.0%

  融资情况:已获得天使投资

  评委点评“中国的工业化还远远没有走完,传统市场还有巨大的机会,益金行管理团队卓著,成长迅速而稳定。”

  2009年年底是洪庆鑫又幸福又煎熬的时候。就在两三个月内,他的生意突然从每个月几十万暴增到了每个月一两千万。本来公司不缺钱,现在突然有了上千万的资金缺口。因为公司还在早期,上游不给账期,眼看着订单哗哗地流进来,就是没有钱去做。

  洪知道一个道理:当你有1000个客户,只有一个说你不好那没关系;当你有10万客户,其中1000人说你不好,你就离死不远了。虽然都是千分之一的比例,可是网络时代的高速传播,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眼看着资金链要断,洪找到了自己的福建老乡,以月息3分的代价,拆借了1000万元的高利贷,算是解决了这次危机。

  益金行的生意很简单,就是工业耗材领域的国美苏宁。行业称之为MRO,M是维护,R是维修,O是运营,就是专门维护正常运营所需的工具。这些产品貌似有些抽象,比如走进一栋大楼,水泥钢筋不是益金行的产品,办公设备也不是,但清洁大楼的玻璃擦是,电梯维护用的油是。工厂车间里的机械用油和维修的钳子、扳子也是益金行的产品。

  然而,益金行没有像国美苏宁那样的实体店铺。它的销售渠道有很多种:目录销售、电话销售、京东商城和淘宝的网上销售、益金行自己网站的销售等。

  这是一个古老的生意,但洪庆鑫用了新的手段。简言之,他想整合产业链,让这个生意变得透明、标准。他把业务模式分为两个:B2C和B2B。目前看来B2B是他生意的重点。

  为什么会出现开头的危机呢?这要从益金行的生意特点说起。

  工业耗材通常占到工厂采购额的3%,如果工厂采购成本是一个亿的话,那么其中300万是用来买这些耗材的。老板关注的是钢材多少钱?机械设备多少钱?人工多少钱?很少关心这个扳手、那个灯多少钱,这些都是小批量耗材。小批量耗材的特点是产品很杂,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成本因此会变得不可控,一个扳手卖5块钱、10块钱,甚至100块钱都能说出道理来。

  益金行要做的事就是:第一,一站式阳光购物。传统市场上有做劳保用品的,做搬运设备的,做电器的,各自都是独立的市场,益金行把所有耗材产品打通,只要是采购工业耗材找到益金行就可以了。第二,整合外包。工厂把耗材外包给益金行可以省20%的费用。如果让工厂采购人员买,可能会有灰色收入,益金行省下的钱有5%是灰色费用,5%是集中采购的成本下降,另外10%是工厂管理成本的下降。第三,益金行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每个工厂派专业的业务员去对接服务,这其实也能提高工厂的管理和供应链整合能力。

  益金行成立一年多时,客户数量就上来了。有些大客户觉得服务不错就把其他的订单都转给益金行,开始大批量采购,于是出现了资金链差点断掉的情况。

  “生意不好的时候可能熬熬就过去了,可是如果生意很好,你节奏没控制好,像PPG,忽然爆发性增长,供应链又不行,客户体验又不好,很快就会崩盘结束。其实很多企业不是死在没生意上,而是死在生意太好上。所以我们后来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节奏,很多订单就推掉不接了。”洪庆鑫说。

  洪庆鑫此前在沃尔玛和百安居总部采购部工作,他很勤奋,每天都去工厂谈生意,发现很多工厂都希望有这样一个机构,能够把所有的耗材外包掉。“你知道在中国,有钱的地方很难控制,比如老板会说你到百安居买,我给你报销,五金市场买的不给报,因为他没法控制。只能选一个可控制的渠道。”洪说。

  但这样的产品在百安居的零售体系里推不动,因为体系很僵化。洪决定自己出来做。他叫上自己的哥哥洪庆辉,两人投了几百万开始做。哥哥一直自己创业,做过运输和防静电行业,都在做到上千万元的规模后离开了。洪觉得他和哥哥刚好性格互补,“哥哥杀气比较重,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很多年的管理执行经验,具体运营的事儿就归他管,我管管系统、财务、人事”。

  可是难题很快就来了。刚开始创业时想通吃,什么都做,每个渠道都花百分百的力量,没有侧重,不管线下、线上还是分销渠道都有。产品也是包括常规产品、定制件和DIY产品。虽然毛利不错,可是没办法复制,后来变成只能给一两个客户服务,占用了太多的精力,业务发展很慢。

  第一年,益金行很快以赔钱几百万结束。第二年,两人收缩战线,把定制件和DIY产品都拆掉,把业务集中到三个领域:一站式供应、整合外包和品牌代理分销。

  虽然现在生意好了,可益金行还没赚到什么钱,净利只有1%-2%。但洪庆鑫知道,今后两三年净利能达到8%-12%之间。“我们有两块的钱还没赚到:一是供应链的钱,我整合了上下游供应链,这会有利润出来;二是客户的钱,现在有很多紧急和特殊的服务是免费的,没有加溢价上去。”

  这个市场在国内有一万亿元的规模,如果做得好,可能出现销售百亿级的企业。益金行2011年的营业收入接近2亿元,每年的增长维持在300%左右,据说还推掉了不少订单。

  洪庆鑫希望能够打造一个能够承载500%增长速度的系统。他的想法很大,跟着国家创新产业园区的分布来做全国布局,那些园区正是他客户集中的地方。但是他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标准化,二是如何在发展中保持不失控?

  益金行经过3年发展,已经把运作和服务都标准化,可是产品标准化还需要3-5年;其次要控制好节奏,做稳内功。洪庆鑫说:“假如全国分公司开出去了,服务标准有了,但执行不下去怎么办?员工会不会为了完成业绩不断给客户承诺?明明客户要求三天送达,却一个礼拜才到?怎么能控制每个员工对待客户都是笑脸?”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