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太多了以后,矛盾更加的不可调和。超过5个人以后,出现了分歧,基本不能协调到所有人都满意。矛盾只能不断堆积,然后就会有人说‘老子/老娘不干了’,这时候怎么算?投资2000的就搬2000块钱东西回去?”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听得太多了。”店没开起来时,网名为“已注销”的网友并不看好这个在模式上具有探索性的创业计划,认为这是个想得太好,但不着地的梦想。他的观点是,非要以这种方式集资开店的话,只能给股东分红,但运营权与决策还是得由少数几个人掌控。
股东人数上50名时,蚊二妞在文案里有过这样的阐释:很多人的咖啡馆,是很多人而不是很少人或几个人。否则就失去了意义。“我并不相信人多了就一定会乱,印度大选八亿人投票都没出问题,我们50个股东去投票就一定会出问题?”
咖啡馆与股东约定的退出机制是,入股后,不得撤资,只得转让股份。能不能盈利,蚊二妞心里也没有底。
为此,在股东报名注册的帖子里,其中除了列出了出资意愿、出资额度等需填写的项目外,她还特别加了一条,“是否做好了亏本的心理准备”。不少入股者对此表示可以接受,认为投资不大,不会感到有多大的压力,“可以全亏”、“当是另一种‘风投’”、“亏本事小,开心就好”。在这些平均年龄为25岁的股东里,有人认为,之所以参与进来是觉得实现梦想很酷,喜欢其具有创意的运营模式;也有人说就是“凑热闹”、“试水”、“为了结交新朋友”、“能获得一部分自由”……
更多的人表示了对这个创业计划的支持。1月6日帖子发出当天,有近20人在小组讨论选址的问题;两天过后,很多人的咖啡馆在豆瓣的小组猛增了200名成员;而1月11日,大约有20多名网友表示交钱入股,或有入股意向。
此后,很多人的咖啡馆陆续成立了注册小组、选址小组、宣传小组、活动策划组。4月1日,筹备小组开始了正式的筹资活动,截至到6月12日,共筹资金41万元。而工艺设备组、法律财务组、装修选购小组、运营市场组等也随之成立。
此间有人在网上质疑,这会不会是非法集资?是不是一个手段高明的欺诈?
但41万元的启动资金都是一个一个陌生人,把一个个存折交给另一个陌生人,也就是发起者蚊二妞手上的。有些股东,甚至连她的面都没见,便通过快递把存折邮寄了过来。
“我是肯定不会卷款潜逃的”,但是为了让事情做得更有公信力、使这些新加入的股东多点保障感,每到一笔钱,咖啡馆在豆瓣的小组都会及时发帖予以公示。股东们的存折,存的是股金,密码掌握在股东手里。“存折只是一个入股的凭证,没到用钱的那天,我是不要这个密码的。”
从发帖号召大家一起参与这个创业计划到筹备、一步一步推动着往前直至咖啡馆开张,她觉得,这是互相信任下的结果。有个股东的存折是他的妈妈送过来的。这个股东的母亲自己开有一家公司,熟悉生意场上的各种事。她把存折递给蚊二妞时提醒,“这样太不安全了,人家要是入了股,但又擅自把钱取走怎么办?”
她建议,每个人都签一个委托授权书之类的条文,规定对方在某个时间段,这些钱他们不能动。但是摆在蚊二妞面前的70多位股东,她感到一个人去做这个事,工作量很大,况且有些股东的存折还是邮寄过来的。此事一直被搁浅。到开业的时候,她发现这里面既没有一个空头账户,也没有谁把钱悄悄转移。“我对人性的假设是,都是好的、善良的。”
在北京不计其数的咖啡馆里,很多人的咖啡馆从装修上看并不是很特别,不过,这种创业的模式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
易到用车创始人、董事长周航说,“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商业故事,SNS开始深刻地改变既有的生活和商业模式。基于某种共同点和社交关系产生的信用,自组织和自我生长机制,一旦被验证可行后的自我繁衍复制。这是个很好的小样板。”
微博网友莫克gg则写道,“也许重要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开拓,更是‘民主决策’的试验田和顾客也是生产者的又一案例。”
而对于蚊二妞和70多名股东来说,咖啡馆开业后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他们中间没有人曾有过经营咖啡馆的经验。店内的咖啡、菜品、原材料及服务等事关“产品”之事,“需要学习、是个挑战。”交完半年共计12万元的房租,扣除装修、设备采购等费用后,蚊二妞说手头的钱够咖啡馆3个月的运营,“能不能生存下去,到现在我们其实也还是没有底。毕竟,要做的工作还有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