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谷歌借着Android成功的杀入了当时被诺基亚统治的手机行业,和苹果的iPhone一同开创了移动互联网的兴旺局面,成为互联网企业涉足手机行业的典范。时至今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成为最热门的话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厂家、运营商等多方推动下迅猛发展,国内的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智能手机市场的争夺。
在这些做手机的互联网企业中,小米科技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小米手机通过长时间的前期预热、高调发布、制造各种话题吸引了众多粉丝。据了解,目前为止小米科技已经卖出了300万部手机。日前,与小米一样话题不断的360到目前为止也已经推出了三款特供机。此外,阿里云手机、百度手机、盛大手机等也纷纷推出。不由看出,一场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圈地运动”拉开了序幕。那么,众多互联网大佬们究竟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谁将会是大赢家?
互联网企业为何做智能手机
有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仅为1.17亿部,而2008年之后,随着iPhone和Android手机的先后推出,整个市场开始迅速扩容。200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至1.61亿部,2009年为1.76亿部,2010年为2.86亿部,2011年更是大幅增长至4.91亿部。面对如此潜力巨大的市场,互联网企业也都纷纷开始做自己的智能手机。
互联网公司向手机终端市场进军的第一枪是谷歌在2010年打响的。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互联网企业纷纷试水手机终端市场的步伐。2011年4月,facebook与HTC合作的Chacha和Salsa定制社交手机上市; 7月,阿里巴巴和天语共同推出了阿里云手机,新浪与HTC推出了主打微博功能的微客手机。中国另外两大互联网巨头腾讯和百度同样不甘示弱。腾讯除了早先推出的华为定制手机HiQQ之外,也传言将要在年内推出完全自主品牌的Qphone手机。而百度更是宣布与戴尔联手开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高潮出现在10月份,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小米科技发布了完全自有品牌的小米手机,以出众的配置和低廉的价格震惊了业界。对此,小米科技CEO雷军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公司做手机是大势所趋。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唐欣认为,先不论这些“半路出家的和尚”能否念完手机终端这部艰涩的“经书”,单就这些互联网大佬们不约而同的集体“转行”而言,已经值得我们思考其背后的原因了。事实上,由于硬件制造技术的普及,包括手机终端在内的消费电器已经不存在制造技术上的壁垒。像苹果、诺基亚这样的手机巨头已经将绝大部分的产能交由代工工厂完成。而像三星、HTC这样著名的手机品牌除了生产自己的产品外也帮其他品牌代工。因此,即使对于一个完全不懂手机制造技术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出品一款自己品牌的手机也并非太难的事情。
吸引互联网公司前仆后继投入手机市场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未来智能手机市场惊人的增长空间。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数量约为53亿,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拥有两部手机,即全球手机保有量约为66亿部。而这其中智能手机数量约有3亿部,占比不到5%。而这3亿部智能手机中,大部分还是Symbian和RIM这样体验效果不佳的智能操作系统。随着移动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对搭载安卓和IOS系统的终端设备的需求也会急剧上升。在见证了苹果获得的巨大成功之后,将乔布斯视为学习榜样的各个互联网公司自然无法不心动了。还有一点原因来自业内公认的趋势,就是互联网行业未来的增长点在移动互联网。而手机终端这个入口就成了各家互联网公司的必争之地。让嵌入自己软件应用的手机设备得到普及,无疑将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颖表示,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智能手机领域肯定不是靠卖硬件来挣取差价,他们主要是为了通过卖硬件来扩大用户数,买手机的用户来使用手机上的这些应用,在这些应用上面去赚取一定的利润。比如说,卖应用或者是应用上面配置的一些广告的费用,才是他真正挣钱的点。
另一位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张大志则认为,促使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手机领域的主要原因就是占领互联网新的入口。有统计称2012年移动互联网人数将超越传统互联网。谁占领了入口,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艾瑞分析师沈岁认为,从产业链上来看,智能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用户入口。对于移动服务的厂商来说,他们也会有这方面的需求。
也有业内专家分析谈到,随着移动互联市场的快速增长,软件公司和互联网供应商都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也看到了个人电脑互联网市场即将向移动互联转移的现实。所以这些公司做智能手机,并非试图从中获取利润,而是希望通过在手机中内置自己的应用,来扩大自身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用户基础,从而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并通过一些增值服务如移动搜索、移动广告、手机游戏、付费应用等,获得盈利机会。但目前新的有效的商业模式确实还需要探索。
对于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手机领域,传统的手机厂商在一些论坛上也曾经表达过他们不同的看法:
宇龙酷派常务副总裁李旺认为,做手机的互联网企业有两种,一种是沽名钓誉,为了获得关注度,未来可能成为一种笑谈。另一种是探索硬件和软件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结合,但是这种模式本质上还是要回归传统,互联网最终是营销的手段。“这些品牌在市场上影响力很小,不可能成为主流。相信最终市场会走向集中,会走向集约化。”
中兴通讯副总裁沈力表示,这是一个战国时代,谁都可以来。互联网企业因为互联网的优势,带来了很多新的宣传亮点和机会。“互联网企业的加入加剧了这个行业见分晓的时间,也许一两年之内,就能看到很多厂家的变化。”
北京天宇朗通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刚表示,产业的变革不是任何一个终端厂商能够阻挡的,对每个厂商而言,要在这个变革的浪潮到来之前,找到核心价值和生存本领,适者生存是永恒不变的法则。互联网厂商的介入给终端厂商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华为终端公司总裁王伟君认为,互联网企业做手机是一件好事,一方面,从销售的通道上来说,能够增加消费者,开拓电子渠道。另一方面,传统手机厂商和互联网进行合作,能够做一些定制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