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业职业经理人肖童告诉本刊记者,他之前在北京六里桥附近一个四星标准酒店供职,该酒店是一个来自山西吕梁交城山的“煤老板”开的。“一般酒店,四星的一个标间,所有家具、设施、电器、装修成本加起来也就是四万元,他们建饭店,一个标准间仅家具价值就过四万了,舍得花钱。”
可是,肖童觉得“煤老板”请来的管理人员中,一半根本不懂酒店,他做得不开心,两个月后就辞职了。
资金宽裕的煤老板也涉足金融领域,多集中在小额信贷。在山西,有人戏称这是晋商票号文化重生的契机。早在2005年12月底,做了20年煤老板的韩士恭就创办晋源泰,是全国最早启动的小额信贷公司试点,到2009年上半年,山西省有小额贷款公司近80家,其中至少60家的股东中都有煤老板。煤老板最集中的地区,如山西临汾、陕西神木,正是民间金融最活跃的地区。
小额信贷收益率虽不及挖煤,但也相当可观,新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利率一般为基准利率的2.5-3.5倍之间,满负荷运行的整体利润能达到15%左右。
也有部分煤老板觉得小额信贷后劲不大,按照银监会于2008年5月4日颁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改造为村镇银行,不过,银监会又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这等于我们种树,别人摘桃。”晋中一位小额信贷公司的大股东说。
“转型当中,真是干什么的都有。”山西介休一位煤老板的儿子小李说,“我们这边大概有十多个人跑到缅甸开赌场了,去赌的也都是我们这边的人。”
做煤矿出身,谁也不敢说自己第一桶金毫无污点,转型进入一个新行业,与合作伙伴有了摩擦,往往也就打落牙自己吞了。肖童透露,在北京开酒店的吕梁煤老板还试图在附近开一家KTV,结果,花了300万,刚装修完,房东就把房子收回了,装修的钱等于全打了水漂,他们既没声张,也没走法律程序。
背景链接
山西煤老板对政策掀起的惊涛骇浪并不陌生。山西曾是最早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煤矿开采行业的省份,到1999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的各类煤矿共有5831座,其中约一半为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星罗棋布的“黑煤窑”还不包括在内。2004年的“煤炭产权改革”成为分水岭,4000多座非法煤矿关闭,年产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2006年,又出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淘汰关闭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整合的主体是规模达到30万吨以上的煤矿,同时,煤矿需从此交纳“采矿权价款”。2008年,山西省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0年全省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内,大集团控股经营的煤炭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
尽管准入标准不断提高,频出的政策也不无矛盾之处,但并没有终结煤老板们的暴利时代。直到2009年4月,《意见》进入实施阶段,门槛再度拉升。这一次,民营煤矿生存的制度空间已压缩殆尽,煤老板中的绝大部分将彻底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