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汪力成 华立试错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1-18 来源:《英才》杂志

标签:战略管理

汪力成不只一次对媒体说要在“50岁退休”。现在,这位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刚好50岁,但他却忙的没办法退休。两个月前,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边吃盒饭边接受《英才》记者的采访;2009年12月初的寒风中,他风尘仆仆赶来北京参加了好几场与民营企业相关的会议,并见缝插针地接受采访。
  
从当年的国有电表厂转变为今天纯粹的民营企业,汪力成带领华立完整地经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发展的所有阶段。
  
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国有企业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所有的订单依赖一年两次的订货会。那时的华立带头冲破体制,在全国各地设立销售处,把产品给客户送上门,很快发展成为行业老大。
  
90年代,多元化风行。最多时华立投资了12个产业,参股、控股了23家企业,一时间成为风头无双的多元化典型。
  
1995年后,华立又开始果断瘦身,将主业逐渐从市场容量不大的仪表业转向潜力无限的医药行业,其成功转型又成为无数民营企业学习的样本。
  
回首往事,汪力成自豪地说:“30年来发生了很多事,幸运的是,华立的每一步,都没有与时代的变化脱离太远。”
  
听起来,汪力成的运气似乎不错,每一次都正好“踩到点”。其实,稍微了解华立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从多元化道路上转身的时候,它也曾面临生死关头。
  
代价

“人可以犯错,但不能犯承担不起的错误。”
   
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的市场机会非常多,大部分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都成为了机会主义者,“逮着什么做什么”,没有长期战略思维,华立也不例外,“曾有一个朋友告诉我矿泉水能赚钱,我们就马上引进生产线,结果很快亏了几千万。”汪力成回忆道。
  
盲目投资导致的损失让华立的资金链越崩越紧。1995年,这根链条到了崩溃的边缘。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汪力成还有些后怕:“十几个产业、二十几家公司,一天到晚跟我要钱,放眼望去,全都是亏损的报告,银行也开始催债。”
  
所幸,汪力成果断做出“瘦身”决定。1995年下半年开始,华立集团陆续关停了旗下19家企业,只留下4家公司,并把主要精力放在老本行——电表制造上。
  
两年后,华立成为电表行业无可争议的老大。不过,这头衔并不足以支撑华立的长期发展:“全中国的电表生意哪怕都由华立做,一年也不过三五十亿的销售额。”因此,汪力成要寻找一个“能够替代电表业的、适合华立未来长期发展的新产业”。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