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核心产业竞争能力的掌控是此次采访韩国公司最为注重的能力之一。第星油压创始人李昌镐创建公司的最大动力就在于他能制造挖掘机的核心元件,当时日本和美国公司虽然拥有技术,但对于零配件领域兴趣不大,韩国经过20年研究才拥有了第一台国产化的液压挖掘机,中国2000年才开始研制,即使10年之后能够国产化,至少第星油压拥有10年的蓝海市场。
乐扣乐扣母公司在推出厨房保鲜盒之前是一家经营逾20年的贸易商,1998年金融危机以后才开始考虑转型,用了1年多的时间开发出来四面锁扣的保鲜盒,这项独创性的技术很快风靡韩国,成为韩国主妇厨房必备用品。
2003年上海的高档商圈出现了巴黎贝甜的店面。店内灯光柔和,装饰淡雅,香气扑鼻。比起在韩国本土的2200多家店铺,上海的规模显然不算什么。这是巴黎贝甜国际化的第一步。自从1997年进入中国的计划因为金融危机折戟,事隔6年才又一次重启中国之路,黄喜喆心里不禁一阵感慨。
在黄喜喆最初的意识里,中国和韩国地缘、文化都如此相近,而且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巴黎贝甜只要复制韩国的经营模式,在中国一定会发展非常顺利。然而很快他就意识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韩国的2200多家店铺的同类面包都能保证口味的一致,黄喜喆闭着眼睛都能分辨出来是什么品种。但是在中国,他发现,口味变了。
由于气候、土壤的不同,中国的原材料自成特色。用中国的原材料按照韩国的配料表做出来的产品,口味自然发生变化。黄喜喆知道,这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巴黎贝甜屹立韩国30年不倒,他深知口味一致性的重要。于是马上调集研发力量,针对中国的原材料研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新品。中国的元麦、糖等原材料被送到韩国总部,很快,针对中国市场的配方研发出来。现在,巴黎贝甜每年有300多种新品上市。黄喜喆觉得,在中国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商圈不断调整产品结构。
中国的巴黎贝甜沿袭了韩国的做法,黄喜喆最终说服总部在上海建中央工厂生产冷冻面团,用专业的冷冻车配送到各店铺。为了保证口味的一致,黄喜喆放弃了快速扩张的战略。进入中国6年,他只开了35家店。
黄喜喆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中央工厂里和研发人员一起研究面团制作工艺,用什么原料、怎样配比、做成什么样的面团是他最关心的事情,因为这些小小的面团藏着巴黎贝甜的大秘密,不能掉以轻心。
4. “你就是明星”,别样营销
当你的产品与众不同时,你怎么把他们卖给消费者,韩国人更擅长别样营销。如果你的运动休闲装比耐克贵3倍,你凭什么让消费者买单?
EXR中国总经理元章硕
人物素描:性格温和,说话慢条斯理,用中文接受采访没有任何语言障碍。在中国工作的时间累积超过15年,1993年被一家韩国服装公司派驻青岛,因为对服装行业和中国市场极为熟悉,便被EXR董事长请来任中国区负责人。
作息习惯:每天早晨7点他自己把公司的大门打开,开始一天的工作。9点钟员工上班以后,开始听取各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并布置工作任务。
中国偶像:周恩来和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