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百姓网CEO王建硕:中国的硅谷在哪里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6-10 来源:中国企业家(北京)

标签:战略管理 职业经理人

北京更加典型。在互联网行业,创业第二代、第三代已经从原来的新浪、搜狐和百度员工中诞生。清华科技园周围,俨然已经有一点小硅谷的气氛了。

美国的硅谷形成经历了半个世纪。想象一下,HP的车库是在1939年开始,转型半导体行业是在1950年代。Intel在硅谷开始制造芯片的时候是1968年。对比中国的同年同月,我们就能意识到时间上的差距。技术或许可以在几年中赶上,但是一个产业的诞生,科技人才的聚集,大量的技术人员重新创业,再次在更高的层次上聚集⋯⋯这个循环,不是靠几年时间,而是靠几代人才能完成。

我不同意脱离历史比较中国和美国在这个时间点的差距。任何事情,都要看历史。看到历史以后,我们会对未来更有信心。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硅谷,但我们需要时间。

为什么硅谷最牛的人在创业公司?

在国内,大的技术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对于技术人员是有很强的吸引力,至少在我毕业的上世纪90年代是这样。一张微软或者IBM的聘书,远好过小作坊里风雨中飘摇的创业公司。

而在硅谷,却不是这样。Google,eBay,PayPal,YouTube,Yahoo!等吸引最多牛人的时刻,是他们创业时期,或者说上市前的时期,而不是之后。PayPal是一个典型的创业公司。当PayPal变大的时候,大家纷纷离开PayPal,创建了YouTube(Steve Chen),LinkedIn(Reid Hoffman),Slide.com(Max),Facebook(Roelof投资),Geni(David Sacks),Yelp(Yelp)⋯⋯

为什么硅谷最牛的人都在创业公司,而国内大公司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依然如旧?我们现在探究这种现象的原因。

惊人的回报

在硅谷做小公司,如果有一天能做大上市,产生的财富是天文数字,这个已经成为共识,不再多说。

最近我发现一个以前没有留意的现象,更值得回味。我请教一位资深人士一个问题:在硅谷公司的并购如何进行的。得到的答案令我非常吃惊。他提到:如果一家大公司看中了一个技术型的小公司,假设这个公司除了几个优秀的人以外并没有什么资产的话,大概的价格将会是按照每个技术人员两百万到三百万美元的价格支付。也就是说,对于一个4-5个人的公司,在一千万美元左右。当然,这并不全是现金,而是以一部分现金,一部分股票来支付。前不久Facebook以5000万美金收购FriendFeed,其实就是看中了Bret Taylor等几个技术人员,当并购发生的时候,整个团队还仅仅10个人。这是一个以买人为主的交易。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