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用户心里都有一个点,其实不需要把产品做的很多,也不需要把产品做的很宽。只要打动用户就可以了,苹果的产品就有很多缺点,比如说不能换电池,太重等等,这些东西都不重要。我们不需要完美的产品,只需要在一个点去深深的打动用户。很多团队老感慨说,如果我有钱我就能成功,实际上有钱也未必成功,就是因为不能找到一个在用户端打动用户的点。周总表示,目前360的浏览器除了IE应该是最大的,每天有6千万的活跃用户,大概占据了中国浏览器市场的1/3。不同的做事方法和不同制定策略的方法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所以对于创业公司来讲,所谓的战略不应该是站的特别高,看的特别宏观的战略,它应该变成你的用户战略和产品战略,你怎么通过你的产品去打动人。
关于微创新的要点,周总认为,如果要做微创新,不需要去追逐热门的概念,因为在中国一旦有一个特热门的概念会有无数的公司进行过度的竞争。包括中国所有领先的大公司都会复制这个模式,所以做微创新不能追逐热点,而是从你身边,从用户端观察。用户现在有什么样的痛?怎么去发明一种新的产品和服务,去解决用户的问题。微创新不是自上而下的,不是企业从CEO的角度,要做一个创新,实际上微创新是自下而上,应该是从用户和企业里面第一线的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发起的。所以每一个CEO在自己创建公司以后,要把自己变成体验用户。
再一个就是一定要简单,特别是互联网经过十年的发展,最近几个很成功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说它们非常简单,降低门槛让普通人和普通消费者,那么平常不怎么上网和用电脑的人,也可以简单的用,所以大道至简,这是最近微创新的方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关于写博客,如果大家每个星期都写,每个月都写,谁也坚持不下来。但是只要你发手机短信,就可以写微博,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变的非常简单以后,变成很多人都愿意用,很多人愿意用的时候它可以不断的产生持续的变化,所以我觉得这是它当初都没有想到的。另外,一个企业在做微创新动作一定要快,在十年前当我们谈起互联网,提到一个词叫做快鱼吃慢鱼。实际上做微创新,不需要构造一个完美解决方案,因为你也不知道完美方案是什么,只有用户知道。所以要快速的,以星期、月、季度为阶段,要拿出产品看看能不能快速的推到市场取,看看能不能打动用户,如果能打动就趁机做更多的投入,如果不能打动还来得及做调整。这里面最著名的反面的例子,微软做VISTA的时候,微软这么强有力的公司,这么有钱,这么有力量,他们做VISTA为什么失败呢?他们以为他们了解了用户,所以他们找了几千个人干了三年,等开发出来发现市场已经变化了,所有的想法都是从微软公司出发的,从工程师出发的,而不是从市场和用户的反馈出发。我们知道,Gmail每周都在出版本,这种快速的行动已经变成今天新的方法论。有很多小公司最终的目标要颠覆大公司,但是不能总想一招致敌,苹果不是一天就做出iPhone,而是用了八年的时间。所以微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点子,而是要形成公司的文化和DNA,需要整个公司持续不断的想怎么样打动用户,每次打动用户都能得到更多用户的口碑。
在美国有少数高端人士,大部分人可能是中产,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还有一些低端用户,所以在美国做出一个好的概念和好的产品,拿到钱开始做,所有的媒体都开始报道,从高到下开始延展,让你觉得在美国投资一个创意公司真的很容易。但是在中国有少数精英人士没有中产或者很少,大量都是低端用户,所以中间有一个非常深的沟,如果做一个产品,会发现你做的概念再好,它永远就是在高端用户小圈子里精英们的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无法到达真正的中国的消费者,到达真正的使用手机和互联网的网民。所以微创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很简单,就是从用户的角度,它可以很容易在用户端形成一个真正的口碑,注意一定是在低端用户,就是普通用户他们会形成一种口碑。
周总最后表示,做微创新还是要耐得住寂寞,在做微创新的时候,这个点可能不被很多人看好,甚至不被投资人看好。但是,只要坚信一点,所做的事情可以真正的改变用户和给用户创造价值,即使在刚开始的时候看不到商业模式或者是看不到商业价值,都是正常的。公司一开始就能看出挣钱的公司有可能是挣小钱的公司,所有的商业价值至少在中国都是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没有用户价值就不可能有商业价值。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用户很喜爱你,觉得你很酷,觉得离不开,那么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