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王玉锁:新奥的中国式成长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09-23 来源:《英才》杂志

标签:商业模式 战略管理

突破 三次模式之变

对于新奥的迅速扩张,有人认为是王玉锁依靠良好的政企关系做起来的。但新奥人不这么看。

北京东南,车程不到一个小时的河北廊坊,是新奥起步的地方,也被很多人称为是新奥的“延安”。

时值上世纪90年代初,王玉锁还是一个从炼油厂拉气来销售的液化气经销商。尽管赢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也淘得创富的第一桶金,但王玉锁还是不满足——液化气是要去炼油厂买的,怎么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要是能有一种稳定的气源该多好。”

恰逢华北油田有一些国有零散的气井要与外界合作开发,这让王玉锁看到了充足的气源。1992 年,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成立,正式进入城市燃气行业。此后,在王玉锁的不断努力争取下,廊坊市政府终于同意新奥在廊坊新建成的开发区搞管道天然气的“试验田”。1993年8月6日,廊坊开发区正式通气点火,新奥圆满地兑现了对政府的承诺。“没有把城市主要的地段给我们,政府的意思很明白,干干可以,有问题刹车也来得及。”新奥能源新能化工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赵金峰对当年拿下开发区管道天然气项目记忆犹新,“咱一做,效果不错,政府才点头让我们把管道在廊坊市区铺开了。而我们赢得廊坊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石油管道局也开始用我们的天然气了。”

“要把企业做长、做大”的想法,正是新奥的第一次模式变革的原发动力,也成为此后新奥不断寻求突破的原动力和座右铭。

当国内其他燃气公司安于划疆而治的时候,此时的新奥已经开始琢磨着如何跨出廊坊市场走向全国市场,“进入天然气行业就发现,不可能把利润做到很高,所以我们就想有个互补,这个城市饱和了,别的城市刚好培育出来,这就能让我们的发展稳固起来。”

从经营单一城市的能源分销,逐步成为一家全国性的能源分销企业,是新奥模式的第二次重要变革。

1998年,新奥迎来了一次扩张运营版图的重大机遇——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开工。

“西气东输是最好的气源。”王玉锁考察后得出结论,“西气东输沿途地区气化率较低,项目启动后会大大促进当地天然气的使用率。9个省市自治区给‘最后一公里’城市燃气管网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新奥决定,迅速沿“西气东输”线路布局,抢先进入有发展潜力的城市。1999年,新奥集团在山东聊城和辽宁葫芦岛成立了燃气公司,一年之后,新奥在山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抢占市场,很快占据了行业领先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新奥选择了最佳的上市时机,2001年,新奥燃气成功在香港创业版上市,次年6月转为主板,为新奥在全国市场开疆扩土的加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在此后的三四年间,新奥每年的新项目数都在两位数以上。而此后更多的竞争对手才开始加入项目的争夺。

对于新奥的迅速扩张,有人认为是王玉锁依靠良好的政企关系做起来的。但在赵金峰看来,最终还是依靠精细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来支撑。

2005年之后,新奥的新增城市项目回落到了个位数的增长,但却开始在已有项目上精耕细作,不断提高管道覆盖率、使用率,从而保证了用户继续强劲增长,营业额2006、2007两年均实现40%以上的增长。

然而,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奥那种不安于现状的劲头再次引发了决策团队的思考,燃气行业毕竟带有天然垄断性质,随着用户的发展和管道覆盖率的提高,它给新奥和其团队带来的增长空间和挑战,必然会局限新奥的未来。新奥路在何方?

为了实现做百年企业的理想,新奥为此曾探索过很多产业。他们曾想过进入医药行业、水务领域等等,但这些尝试都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也许是从最初由液化气起家时就和能源行业结上了缘,新奥第三次的模式之变依然没有离开能源行业,只是这一次的转型比以往的都要艰难和复杂。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